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送郑端公》,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其才能的赞赏。全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象征,描绘出友人才华横溢、不容埋没的情形,同时也抒写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圣主伫知宣室事”一句,以皇帝对臣子才能的识别来比喻郑端公的才华,表明他的才能已经被识别出来,不应长期滞留在偏远的地方。"岂容才子滞长沙"强调了这种情况不应发生。
“随珠此去方酬德”则是用珠宝比喻郑端公的珍贵,表达了送行者对其才能的认可和感激之情。而"赵璧当时误指瑕"一句,则通过历史典故(赵璧在《战国策》中误认为玉璧有瑕疵)来强调才华不容忽视。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送别时的愁闷之情。"骢马"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即将离去的情境,而"绣衣"和"禁中花"则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突出了分别时对美好事物依然难忘的情怀。
最后两句“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以"沧洲客"比喻远行者,表达了对其孤独旅途的同情和惋惜。"烟汉尘泥相去赊"一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了送别时的心绪纷繁和不舍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是一首颇具情感深度的送别诗。
浚沼植菱芡,围以陂与塘。
澄流深且阔,鳞属恣潜藏。
在渊日以久,美恶类繁昌。
一朝事搜捕,欲去其莠稂。
惟此鳢鰋种,如彼兽中狼。
君子所不食,太液安可容。
况食其比伦,鲤鲫胥被戕。
独恨顽恶流,偏足趋避方。
网罶既难获,竿丝亦弗上。
有人谓余言,鱼居水中央。
截源涸其波,彼丑安逃亡。
依策试为之,重施堤与防。
鳢鰋伏污泥,所陈鲨鲢鲂。
是谓思去恶,反为善类殃。
世事有如此,对之增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