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过却瓜州杨柳树。
烟水重重无数。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
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过却瓜州杨柳树。
烟水重重无数。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
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此诗描绘了一种离别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起首“清淮北去”,即点出了行者北上的方向,淮水作为南北分界,在古代文人眼中往往象征着离别的痛苦。而“千里扬州路”则展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扬州,历来为诗人游子所向往之地,此处或许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过却瓜州杨柳树”,瓜州即今甘肃 嘉峪关一带,古时此地有名的杨柳,春天万里黄尘中,依稀可见杨柳绿意,更显行人心之所向。然而,此处“过却”二字,却又透露出一种淡然若失的情怀,对美景也只能是匆匆过客。
“烟水重重无数”,此句描绘了旅途中不断遇到的河流湖泊,水天一色之中,烟波浩渺,让人感觉到自然界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同时,这种“烟水重重”也映照出行者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柁楼才转前湾”,这里的“柁楼”可能是指船上的操舟工具,或者是码头上的建筑物。“才转前湾”则表明行者的航程刚刚绕过一个弯曲的水域,这个动作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旅途艰辛,但仍需不断向前。
“云山万点江南”,此句中,行者所面对的是江南的烟雨云山,那种“万点”状如星辰般繁多的景象,或许是自然美景,也可能是心中思念之点点滴滴。而“江南”作为古代文人常常歌咏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指地理位置,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象和情感寄托。
最后,“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这里的“点点”与前句相呼应,是对景物、思念之点点滴滴的总结。行者面对这不断重叠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思念之痛,最终感慨万千,提醒自己不要再去期待那遥远的长安(即首都,象征着归宿与安全),因为这种期待只会加剧内心的煎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行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挂席上桐庐,溪山似画图。
斯人不复见,吾道一何孤。
谁入非熊梦,真成失马徒。
清风端未泯,犹可激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