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其一》
《清平乐·其一》全文
宋 / 李好古   形式: 词  词牌: 清平乐

清淮北去。千里扬州路。过却瓜州杨柳树。

烟水重重无数。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

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离别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起首“清淮北去”,即点出了行者北上的方向,淮水作为南北分界,在古代文人眼中往往象征着离别的痛苦。而“千里扬州路”则展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扬州,历来为诗人游子所向往之地,此处或许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过却瓜州杨柳树”,瓜州即今甘肃 嘉峪关一带,古时此地有名的杨柳,春天万里黄尘中,依稀可见杨柳绿意,更显行人心之所向。然而,此处“过却”二字,却又透露出一种淡然若失的情怀,对美景也只能是匆匆过客。

“烟水重重无数”,此句描绘了旅途中不断遇到的河流湖泊,水天一色之中,烟波浩渺,让人感觉到自然界的辽阔和自己的渺小。同时,这种“烟水重重”也映照出行者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柁楼才转前湾”,这里的“柁楼”可能是指船上的操舟工具,或者是码头上的建筑物。“才转前湾”则表明行者的航程刚刚绕过一个弯曲的水域,这个动作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旅途艰辛,但仍需不断向前。

“云山万点江南”,此句中,行者所面对的是江南的烟雨云山,那种“万点”状如星辰般繁多的景象,或许是自然美景,也可能是心中思念之点点滴滴。而“江南”作为古代文人常常歌咏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指地理位置,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象和情感寄托。

最后,“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这里的“点点”与前句相呼应,是对景物、思念之点点滴滴的总结。行者面对这不断重叠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思念之痛,最终感慨万千,提醒自己不要再去期待那遥远的长安(即首都,象征着归宿与安全),因为这种期待只会加剧内心的煎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行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介绍
李好古

李好古
朝代:宋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猜你喜欢

题严公祠

挂席上桐庐,溪山似画图。

斯人不复见,吾道一何孤。

谁入非熊梦,真成失马徒。

清风端未泯,犹可激贪夫。

(0)

简彦庸兄弟

五年踪迹似浮萍,岂料全家入画屏。

春去水田方漫漫,晓来山雾却冥冥。

可怜北客鬓毛白,尚喜主人眸子青。

准拟丰年多酿酒,正宜长醉不宜醒。

(0)

题月山寺壁三首·其二

罢雪仍回雨,僧房物物宜。

溪明霜落后,山净月来时。

泯默穷愁志,艰难食菜时。

弟兄千里隔,书断鬓成丝。

(0)

游岘山观颜鲁公洼樽呈谹父

人物如公亦伟哉,洼樽寂寞岘山隈。

似闻著履凌风出,不见拿舟弄月回。

往事只应君可纪,幽期孰谓我能开。

留诗更约荷花语,莫惜障泥走马来。

(0)

和与可见惠之诗

倚马万言才一挥,问年于我亦肩随。

才华早擅乡评在,人物行看国士知。

黄卷沉酣端有志,青云腾踏岂无时。

小人薄宦犹三黜,方驾聊同柳士师。

(0)

次韵约之秋怀·其一

野人不入俗,裋褐分田舍。

由来黄犊车,不受尘中驾。

空床蟋蟀边,阴牖蒲萄下。

适然契幽怀,推枕起中夜。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