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铜街没。喜瞥遇、一僧不俗,有愁都豁。
半世不曾持梵呗,只唱晓风残月。
让衮衮、群儿成佛。
音节柔和兼妙好,鬘陀花、簌簌翻林樾。
遗恨事、无毫发。鼕鼕画鼓春雷发。
似临颍、十三娘舞,剑光奔突。
赢得阇黎争匿笑,讵是灵山衣钵。
长啸也、岑牟难脱。
万事谁真谁算假,拍红牙、那便閒生活。
持此意,问迦叶。
急雨铜街没。喜瞥遇、一僧不俗,有愁都豁。
半世不曾持梵呗,只唱晓风残月。
让衮衮、群儿成佛。
音节柔和兼妙好,鬘陀花、簌簌翻林樾。
遗恨事、无毫发。鼕鼕画鼓春雷发。
似临颍、十三娘舞,剑光奔突。
赢得阇黎争匿笑,讵是灵山衣钵。
长啸也、岑牟难脱。
万事谁真谁算假,拍红牙、那便閒生活。
持此意,问迦叶。
这首《贺新郎·茶村寺寓逢庭柏上人有赠》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词人在茶村寺中偶遇一位名为庭柏的僧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独特的气质与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词的开篇“急雨铜街没”,以急雨渲染出一种紧迫而略显压抑的氛围,随后“喜瞥遇、一僧不俗”一句,转折点明了词人惊喜地遇到了一位非同寻常的僧人,这位僧人不同于世俗之流,其独特之处令人印象深刻。“有愁都豁”则表达了遇到这样一位僧人后,词人心中的愁绪得以释放,情感得到了舒缓。
接下来,“半世不曾持梵呗,只唱晓风残月”两句,描述了词人半生未曾参与佛教仪式,却独爱吟唱如“晓风残月”般凄美哀婉的诗句,这既体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也暗示了他对佛教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让衮衮、群儿成佛”一句,词人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俗中追逐功名利禄的人们表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他们追逐的“成佛”不过是徒增烦恼。
“音节柔和兼妙好,鬘陀花、簌簌翻林樾”描绘了僧人诵经时音节的美妙和谐,以及周围环境的静谧美好,仿佛连林间的花朵都在随风轻摇,为这场心灵的交流增添了几分诗意。“遗恨事、无毫发”则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往遗憾之事的释怀,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已不再成为困扰。
“鼕鼕画鼓春雷发”一句,以春雷般的鼓声象征着僧人内心的坚定与力量,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似临颍、十三娘舞,剑光奔突”运用比喻手法,将僧人的形象与舞蹈、剑术相结合,展现出其内在的刚柔并济之美。“赢得阇黎争匿笑,讵是灵山衣钵”则表达了僧人虽未直接传授佛法,但其言行举止已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如同灵山之主,无形中传递着佛法的精神。
最后,“长啸也、岑牟难脱”一句,词人以长啸表达内心的自由与解脱,即使身着僧衣,也无法束缚其心灵的飞翔。“万事谁真谁算假,拍红牙、那便闲生活”则体现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唯有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真正把握生活的本质。“持此意,问迦叶”则是词人向古代高僧迦叶询问,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超脱尘世、心如止水的境界。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词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相遇与对话,以及对生命、佛法和自我超越的深刻感悟。
忆携束书来京师,洛下诸贤颇见推。
当日难为元方弟,何处闻有蔡克儿。
晚节免羞彦回面,后生愿识李邕眉。
五陵年少欺衰飒,不见田光盛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