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桥沙水乌尤渡,绝壁孤崖意气骄。
故与凌云分半坐,僧窗假寐见金焦。
竹桥沙水乌尤渡,绝壁孤崖意气骄。
故与凌云分半坐,僧窗假寐见金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操的高洁。首句“竹桥沙水乌尤渡”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处幽静的景致:古朴的竹桥横跨在流动的河水上,映衬着乌尤山的巍峨与秀美,这里的“渡”字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穿越自然之美的举动和情感。
接着,“绝壁孤崖意气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片景物的雄险与独特,"绝壁"指的是陡峭的山岩,而"孤崖"则是独立的悬崖。这里的“意气骄”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壮丽景象时内心的豪迈和自信。
第三句“故与凌云分半坐”,诗人不仅观赏自然,更是融入其中,与云共享一处高远之境。"凌云"意味着超越云端,"分半坐"则表明诗人与山同在,分享这份宁静与豪迈。
最后,“僧窗假寐见金焦”中,“僧窗”暗示了一个佛教修行者的空间,而“假寐”则是指假装睡着。“见金焦”可能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比喻,"金焦"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心灵的纯净和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溟溟雨露集,熙熙岁始更。
灵蠢各有化,人理独无生。
念我泉下子,一绝如朝荣。
生男以待终,胡为遘夭茕。
天夺良以速,安贵颜仁名。
清尘布虚室,寒晦凝轩屏。
宿草旅庭荐,哀鸟为悲鸣。
怅恍鲤趋日,礼训犹用情。
流目无存形,涕泪交沾缨。
恫忧何能已,叹息每遗声。
堂闱旷綦迹,诗书空复盈。
奚但肠九回,心膂成颓崩。
愧乏延陵达,无乃伤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