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寒痴冻不苏,六花争巧出枯株。
天将平地开银阙,人似清冰在玉壶。
未见齧毡持汉节,徒闻穿履待公车。
月边恐有瑶台路,拟欲凌空谒帝居。
万木寒痴冻不苏,六花争巧出枯株。
天将平地开银阙,人似清冰在玉壶。
未见齧毡持汉节,徒闻穿履待公车。
月边恐有瑶台路,拟欲凌空谒帝居。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清冷之美。首联“万木寒痴冻不苏,六花争巧出枯株”以“万木”和“六花”对比,形象地展现了冬日雪景的静谧与生机。万木在严寒中仿佛失去了活力,而六瓣雪花却在枯枝上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颔联“天将平地开银阙,人似清冰在玉壶”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壮观与纯净。天空如同打开了银色的宫殿,人间则如清冰般镶嵌在玉壶之中,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颈联“未见齧毡持汉节,徒闻穿履待公车”转而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这里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坚守信念、追求理想之人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叹息。
尾联“月边恐有瑶台路,拟欲凌空谒帝居”则充满了浪漫与想象。诗人似乎在月光下看到了通往仙境的道路,想要飞升至天宫拜见天帝,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冬日雪景的壮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惆怅别来岁换,清秋风月,几度悲伤。
极目蒹葭,烟水一片微茫。
黯魂飞、闲愁空断,还怅望、孤闷偏长。
对池塘,红消残碧,绿怨初黄。凄凉。
蛩吟小院,露寒金井,月绕回廊。
诗酒潇疏,旧游新恨最难忘。
掩重门、卧残清昼,理瑶瑟、烧尽炉香。
数流光,秋灯闪淡,无限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