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午节感怀》
《点绛唇.午节感怀》全文
清 / 张友书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蒲酒家家,年光又是逢重午。彩丝角黍。

俗尚沿荆楚。佳节年年,总在他乡度。添愁绪。

汀兰岸杜。绿遍天涯路。

(0)
鉴赏

这首《点绛唇·午节感怀》由清代诗人张友书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时分的感怀之情。诗中以“蒲酒家家”开篇,点明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饮菖蒲酒,预示着节日的氛围已经弥漫在每个家庭之中。紧接着,“年光又是逢重午”,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轮回,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匆匆。

“彩丝角黍”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的另一传统——佩戴五色丝线和食用粽子(角黍),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色彩,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通过“俗尚沿荆楚”,诗人提到了端午节源于古代荆楚地区的习俗,强调了这一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佳节年年,总在他乡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度过端午节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佳节本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诗人却只能独自一人,远离家乡,这种孤独与思念交织的情感,使得节日的欢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最后,“添愁绪。汀兰岸杜。绿遍天涯路。”诗人以景结情,通过描写绿意盎然的汀兰、岸边的杜鹃花以及延伸至天涯的道路,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深邃的意境。绿意虽美,却也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愁绪,仿佛那无尽的绿色之路,象征着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难以言表的愁绪。

整首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将端午节的习俗与诗人的个人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又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友书
朝代:清

张友书,字静宜,丹徒人。拔贡、候选训导陈宗起室。有《倚云阁诗存》。
猜你喜欢

鹧鸪天

镜里朱颜别有春,莫教明月翳纤云。

蛾眉招嫉何缘画,犀角通灵自辟尘。

寻絮影,认萍根,春泥春水总愁痕。

何如十二楼中住,放下珠帘了不闻。

(0)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五

思大一条脊梁硬似铁,被草绳轻轻一绊绊倒,至今草窠里头出头没。

(0)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黄菊红茱满泛船。

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

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0)

美人晨妆诗

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

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

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

试将持出众,定得可怜名。

(0)

乌栖曲四首·其四

织成屏风金屈膝,牛唇玉面灯前出。

相看气息望君怜,谁能含羞不自前。

(0)

春日宴晋熙王诗

百六钟期数,三七厄时中。

国难悲如毁,亲离叹数穷。

藩哲游沮梦,扬化抚边戎。

幸兹同宴醑,引满爱樽空。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