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
《鹧鸪天》全文
清 / 刘永济   形式: 词

镜里朱颜别有春,莫教明月翳纤云。

蛾眉招嫉何缘画,犀角通灵自辟尘。

寻絮影,认萍根,春泥春水总愁痕。

何如十二楼中住,放下珠帘了不闻。

(0)
鉴赏

这首《鹧鸪天》由刘永济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诗中的“镜里朱颜别有春”一句,巧妙地将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丰富情感相联系,暗示着她虽外表光鲜,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莫教明月翳纤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遮蔽的惋惜之情。

“蛾眉招嫉何缘画,犀角通灵自辟尘”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蛾眉和犀角分别代表女子的美貌与内在的纯净,暗示了女子因美貌而遭嫉妒,但其内心之纯净却能抵御外界的尘埃。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对其的赞美与敬意。

“寻絮影,认萍根,春泥春水总愁痕”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寻找飘荡的絮影和辨认水面的萍根,以及春日里的泥泞与流水,隐喻了女子内心的忧愁与思念。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又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体验。

最后,“何如十二楼中住,放下珠帘了不闻”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于远离尘嚣、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十二楼象征着理想中的避世之所,放下珠帘则意味着隔绝了外界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女子深邃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永济

刘永济
朝代:清

刘永济(1887一1966) ,男,字弘度,宏度,号诵帚,晚年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19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长沙中学教师,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文学史教研组主任。湖南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文学评论》编委。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题碧桃为新婚

风前初试白霓裳,疑在罗浮见淡妆。

不似天台千万树,空将颜色媚刘郎。

(0)

明霞篇

江干白露秋,明霞水上浮。

流光依浦溆,结绮傍汀洲。

汀洲遥遥日沉树,海气渐升霞渐举。

已讶长空驾綵桥,俄惊古渡飘红雨。

飘红驾綵百态呈,玉宇银河变紫清。

何年上界开丹阙,何处仙人住赤城。

日华云影交相射,又逐秋风散楼榭。

雁翅城边绛帐施,凤皇台上珠帘挂。

珠帘绛帐影沉沉,孤鹜齐飞度碧浔。

调脂乍映芙蓉水,织锦还依枫树林。

轻舒漫卷纷无已,望来疑是犹龙气。

地下宁无宝剑藏,关前应有真人至。

集真岛上路漫漫,赤水山前欲去难。

凭将鲍靓双飞燕,聊向飞云顶上看。

(0)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其一

自今歧路各西东,事与浮云失故踪。

已觉逝川伤别念,更来清镜促愁容。

星霜渐见侵华发,火影应难到洞宫。

最是不堪回首处,隔江吹篴月明中。

(0)

与岑霍山北海夜泊时有下园探梅之行

一棹维江上,严寒逼缊袍。

虫声随岸尽,月色付潮高。

白发心犹壮,青山兴尚豪。

梅花冰雪质,恐亦爱吾曹。

(0)

文丞相二烈女祠

风涛日月失光辉,独有纲常耀四围。

父化杜鹃三月去,女成精卫一双飞。

冰壶影共群妃泣,环佩魂随太后归。

五百年来愁未散,荒祠为汝荐山薇。

(0)

山叟

谁复能拘束,闻骄耳便聋。

懒因训鹿豕,老不见兵戎。

度月吟梁父,眠云忆谢公。

亦知人富贵,汉水乱流中。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