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河套·其四》
《河套·其四》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一片长城暮,边声不可闻。

羌儿秋月下,笳吹动成群。

榆柳迷青海,牛羊下黑云。

今年高太白,努力汉将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浓郁的战斗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安定的热切期盼。

首句“一片长城暮”,以“一片”形容长城的辽阔,以“暮”字点出时间的傍晚,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深沉的氛围。接着,“边声不可闻”,通过“不可闻”的边声,暗示边疆的宁静与和平,同时也为后文的紧张气氛埋下伏笔。

“羌儿秋月下,笳吹动成群。”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晚的生动画面。在秋月的照耀下,羌族少年聚集在一起,吹奏着胡笳,声音悠扬,充满了异域风情。这里的“笳吹”不仅展现了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预示着潜在的战争威胁。

“榆柳迷青海,牛羊下黑云。”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榆柳掩映下的青海湖,牛羊在黑云之下缓缓移动,既展现了边疆的广阔与生机,也暗示了战争的阴霾可能随时降临。

最后,“今年高太白,努力汉将军。”这两句表达了对边防将领的敬意与期待。高太白,可能是指天上的星宿,象征着力量与希望;“努力汉将军”则直接表达了对边防将领英勇作战、保卫国家的赞美与鼓励。整首诗在描绘边塞景象的同时,蕴含着对国家安宁与边防将士英勇牺牲的深刻情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蝶恋花

十幅归帆风力满。记得来时,买酒朱桥畔。

远树平芜空目断。乱山惟见斜阳半。

谁把新声翻玉管。吹过沧洲,多少伤春怨。

已是客怀如絮乱。画楼人更回头看。

(0)

早凉

江头雨过凉风早,落叶纷纷费人扫。

钩帘日暮无所为,把酒悠然送归鸟。

佳人可望不可亲,草根唧唧秋虫吟。

家本江南客江北,须发新添数茎白。

(0)

篱上牵牛花

楚女雾露中,篱上摘牵牛。

花蔓相连延,星宿光未收。

采之一何早,日出颜色休。

持置梅卤间,染姜奉盘羞。

烂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

齿柔不能食,粱肉坐为雠。

(0)

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

王都重兵廪,命使总八方。

淮南舟车冲,三楚笼利长。

惟时有才彦,数计等桑羊。

八月赐诏行,朱旆插大航。

汴湍入秋涨,东鼓下镗镗。

今日发大梁,明朝过睢阳。

睢阳授经地,父老认道旁。

同业八十人,或贵或为郎。

先生殁大官,弟子无荷囊。

乃知诗书传,要在明三纲。

隋末闻仲淹,来学去佐唐。

唐初称名臣,鲜及杜与房。

亲见慕义人,专门起辉光。

我闻房杜流,已显惟王张。

云汉几万里,星宇争耀芒。

归来立螭头,莫爱鱼稻乡。

(0)

鸣琴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古人今已远,悲哉广陵思。

(0)

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