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梅何似野梅好,一任有诗能细论。
牧笛樵歌茶灶外,几多北海只空樽。
官梅何似野梅好,一任有诗能细论。
牧笛樵歌茶灶外,几多北海只空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闻少卫有行役(其二)》中的片段,通过对比官梅与野梅,以及描绘牧笛、樵歌与茶灶外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首句“官梅何似野梅好”,诗人以官梅与野梅对比,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偏爱。官梅可能是指人工栽培、精心照料的梅花,而野梅则是自然生长、未经人工雕琢的梅花。诗人认为野梅更具有自然之美,更能触动人心。
接着,“一任有诗能细论”一句,表明诗人愿意深入探讨这种自然之美,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后两句“牧笛樵歌茶灶外,几多北海只空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牧笛声和樵歌在远处回荡,茶灶旁或许有人在忙碌,而“北海只空樽”则可能象征着远方的追求或是未实现的理想,给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整句话通过对比自然生活的简单快乐与远方理想之间的距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旅途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黄莺始哢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赤县新秋夜,文人藻思催。
钟声自仙掖,月色近霜台。
一叶兼萤度,孤云带雁来。
明朝紫书下,应问长卿才。
独在山阿里,朝朝遂性情。
晓泉和雨落,秋草上阶生。
因客始沽酒,借书方到城。
诗情聊自遣,不是趁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