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
一亭偏傍水,四面总宜风。
地与市朝远,心将鱼鸟同。
避人焚草处,已作灌园翁。
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
一亭偏傍水,四面总宜风。
地与市朝远,心将鱼鸟同。
避人焚草处,已作灌园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园林景象。诗人以“群木搴萝薜,泠然幽径通”开篇,通过“群木”、“萝薜”、“泠然”等词,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一亭偏傍水,四面总宜风”两句,点出了亭子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水边的亭子在四周清风的环绕下,更显出其超凡脱俗之感。
“地与市朝远,心将鱼鸟同”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远离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避人焚草处,已作灌园翁”最后两句,通过一个隐士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远离世俗纷扰,与自然为伴,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园中澄碧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美的追求。
我家江之右,桀构龙洲南。
裁衣并织素,自年十二三。
箜篌不足理,诗书乃所湛。
时有夸毗女,投帨来相参。
越白面黯黯,楚娃耳耽耽。
缩尔谢娥遁,腼然西施惭。
我有玉跳脱,结腕固相堪。
我有金爵钗,头上云鬖鬖。
庸人多外悦,君子或内探。
不幸入无盐,媒氏丛戏谈。
抚膺空长息,乾坤失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