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吹断知何许,柳径日长娇燕舞。
鹤城半掩人未归,数点春愁杏花雨。
玉箫吹断知何许,柳径日长娇燕舞。
鹤城半掩人未归,数点春愁杏花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赵端明万花园(其四)》。我们先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与艺术特色。
首句“玉箫吹断知何许”,以“玉箫”比喻笙或管乐器,用“吹断”形容声音的中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难以把握的感慨。“知何许”则是表现诗人对于那已逝去美妙音乐的追寻与怀念。
第二句“柳径日长娇燕舞”,描绘了一幅春日柳树成荫的小径图景。这里的“娇燕舞”形容燕子的优雅飞舞,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
第三句“鹤城半掩人未归”,诗人通过“鹤城”这一地名,营造了一种空旷静谧的境界。“半掩”则表现了时间即将过去而景色渐渐隐去的意象,“人未归”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的离散。
最后一句“数点春愁杏花雨”,“数点春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是对春天美好而又易逝去景致的一种哀叹。“杏花雨”则是通过杏花轻拂如同细雨的意象,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流年更迭中难以把握之美的追寻与怀念。方岳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意象与语言,塑造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抒发了深邃的情感。
吴松初冷,记垂虹南望,残日西沈。
秋入青冥三万顷,蟾影吞尽湖阴。
玉斧为谁,冰轮如许,宫阙想寒深。
人间奇观,古今豪士悲吟。
苍弁丹颊仙翁,淮山风露底,曾赋幽寻。
老去专城仍好客,时拥歌吹登临。
坐揖龙江,举杯相属,桂子落波心。
一声猿啸,醉来虚籁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