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有达人,矜式盛当世。
高名传儒林,雄姿轶文艺。
伟哉鲤庭承,美矣凤毛济。
讲幄县润州,经术备边笥。
嵽嵲金山峰,飞楼丹刻丽。
裘带时来游,手泽忆兹地。
仰止和从贤,渊源去日思。
画几临清波,雕笾荐芗糒。
神迎花塔前,位设锦函次。
风流江水长,雅道望不坠。
古者隆祀典,功德议勿替。
岘首一片碑,犹堕居民泪。
得权行所求,尸祝指近事。
无情徒张皇,山川讵维系。
畸杰悲遇穷,佔毕耻事细。
浪迹栖何常,没身感其类。
远闻称美谈,近切向往志。
微论豪素閒,聊与雪鸿寄。
吾乡有达人,矜式盛当世。
高名传儒林,雄姿轶文艺。
伟哉鲤庭承,美矣凤毛济。
讲幄县润州,经术备边笥。
嵽嵲金山峰,飞楼丹刻丽。
裘带时来游,手泽忆兹地。
仰止和从贤,渊源去日思。
画几临清波,雕笾荐芗糒。
神迎花塔前,位设锦函次。
风流江水长,雅道望不坠。
古者隆祀典,功德议勿替。
岘首一片碑,犹堕居民泪。
得权行所求,尸祝指近事。
无情徒张皇,山川讵维系。
畸杰悲遇穷,佔毕耻事细。
浪迹栖何常,没身感其类。
远闻称美谈,近切向往志。
微论豪素閒,聊与雪鸿寄。
这首诗是对清代诗人王勾生对儒林汪先生的颂扬。汪先生在当时社会中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名声在儒家学界广为流传,艺术才华也超越了文坛。他继承了儒家的优良传统,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讲堂上教授经术,同时将这些知识装入边笥之中,以备后用。
汪先生居住在金山,那里的山峰巍峨,楼阁飞檐,丹青雕刻精美绝伦。他时常邀请朋友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手迹。王勾生对汪先生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提到汪先生的风流雅韵如同长江之水,永不衰竭。
汪先生在金山精法楼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精神仿佛在花塔前迎接访客,座位则被精心布置在锦函旁边。江水长流,汪先生的雅道精神并未随时间而消逝。
古代重视祭祀典礼,汪先生的功德应当被铭记。然而,有些人在权力的驱动下,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进行祭祀,这种行为无异于对山川的亵渎。汪先生的遭遇令人同情,他的才华和品德让他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王勾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汪先生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反思了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他虽然没有详细讨论这些现象,但通过“豪素”和“雪鸿”的比喻,暗示了对汪先生精神的传承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忆昔少小同闾里,廿年东西若流水。
子能掉古侯王门,我得晨昏致亲喜。
是时世道多暌乖,风尘澒洞连两淮。
官军对垒苦死战,守令治剧愁颠崖。
参政旌旗控三岭,子策端能复侵境。
不谋驷马印累累,坐取一官甘独冷。
鄮山宛在水中央,过桥琴佩春风长。
诸生堂下稍罗列,两供俱阙同荒凉。
三倚秋亭弄云月,坐上青毡又思彻。
故家只住湖西头,蹋破门前三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