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品千株养牡丹,远同京洛近新安。
种非富贵不能种,看到子孙方是看。
麟脯琼浆金凿落,蛾眉翠袖玉阑干。
天香易赋难陪席,政恐诗翁骨相寒。
百品千株养牡丹,远同京洛近新安。
种非富贵不能种,看到子孙方是看。
麟脯琼浆金凿落,蛾眉翠袖玉阑干。
天香易赋难陪席,政恐诗翁骨相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牡丹园景象,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满堂的期待。开篇“百品千株养牡丹”即点明主题,牡丹被视为富贵之花,这里养了百种千余株,可见主人对其钟爱有加。紧接着“远同京洛近新安”则是从地理位置上描绘这牡丹园的宏伟气势,虽不在繁华的都城,但靠近新安,一处风景秀丽之地。
“种非富贵不能种,看到子孙方是看。”两句透露出养花人的心声,只有富贵的人才能种植如此多的牡丹,而看到这些牡丹与子孙同在,才真正感到欣慰。这里蕴含着对美好生活和家族延续的深情。
“麟脯琼浆金凿落”等句,则是对牡丹花的细腻描写。诗人以“麟脯琼浆”形容牡丹的色泽,“蛾眉翠袖玉阑干”则是对牡丹姿态的精妙捕捉,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最后两句“天香易赋难陪席,政恐诗翁骨相寒。”表达了诗人的感慨。牡丹之美虽如同天香,但要在诗中充分展现其风采却颇为不易,因此诗人感到有些忧虑,担心自己无法用诗完全传递出这份美好,甚至担心自己的才华会因此而受冷落。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园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珍视,以及对艺术创作的严肃态度。
雉子班,行可思,雄求山梁雌从之。
羽短何繇飞,流宕原泽中。
雉子雊以遨,翁孺知之,思美其膏。
白龙化鱼,罹彼豫且。
视子所止,乃非丘隅。
谓之载之我有车,雉子去,我将安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