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少小同闾里,廿年东西若流水。
子能掉古侯王门,我得晨昏致亲喜。
是时世道多暌乖,风尘澒洞连两淮。
官军对垒苦死战,守令治剧愁颠崖。
参政旌旗控三岭,子策端能复侵境。
不谋驷马印累累,坐取一官甘独冷。
鄮山宛在水中央,过桥琴佩春风长。
诸生堂下稍罗列,两供俱阙同荒凉。
三倚秋亭弄云月,坐上青毡又思彻。
故家只住湖西头,蹋破门前三尺雪。
忆昔少小同闾里,廿年东西若流水。
子能掉古侯王门,我得晨昏致亲喜。
是时世道多暌乖,风尘澒洞连两淮。
官军对垒苦死战,守令治剧愁颠崖。
参政旌旗控三岭,子策端能复侵境。
不谋驷马印累累,坐取一官甘独冷。
鄮山宛在水中央,过桥琴佩春风长。
诸生堂下稍罗列,两供俱阙同荒凉。
三倚秋亭弄云月,坐上青毡又思彻。
故家只住湖西头,蹋破门前三尺雪。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仲深赠给汪彦通的作品,表达了对旧日友情的回忆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忆昔少小同闾里”起笔,回忆了两人年轻时的邻里情谊,随后描述了二十年间各自的生活轨迹,如流水般快速流逝。汪彦通能够出入侯王之门,而诗人则忙于侍奉亲族,尽管世道艰难,战事频仍。
诗中提到官军奋力抵抗,地方官员疲于应对,而汪彦通以智谋恢复边境,却选择清贫为官,不追求权位。诗人感叹鄮山如画,汪彦通过桥抚琴,堂下学子虽多但显得荒凉。他们在秋亭赏月,思绪深远,诗人想起自己故乡湖西的家,门前积雪,透露出一种淡泊与怀旧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描绘了友人的仕途选择和个人经历,展现了元代社会背景下的士人情怀。
玉猊香谩爇。
叹瓶沈簪断,紫箫声绝。
丹青挂寒壁。
细端详,宛是旧时标格。
音容望极。
奈弱水、蓬山路隔。
似瑶林琼树,韶华正好,一枝先折。
凄切。
相思情味,镜中绿鬓,看成华发。
临风对月。
空罗袂,揾清血。
待随群逐队,开眉一笑,除你心肠是铁。
看今生,为伊烦恼,甚时是彻。
堆枕乌云堕翠翘。
午梦惊回,满眼春娇。
嬛嬛一袅楚宫腰。
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
断肠风月可怜宵。
忍使恹恹,两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