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作兴,笃生圣嗣。子不难让,默识天意。
去国之迹,泯于无形。可谓至德,民无得称。
周室作兴,笃生圣嗣。子不难让,默识天意。
去国之迹,泯于无形。可谓至德,民无得称。
此诗颂扬了周室兴起时,诞生了圣明的继承者。圣人不轻易推辞,内心深谙天命之意。离开国家的痕迹,悄然无痕,展现出极高的道德境界,民众无法言表其功绩。孙承恩在明代以《古像赞二百零五首》中的这一首,对泰伯进行了高度的赞美与评价,体现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
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
传写处、尘飞莺啭。
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阴雾扫,霁华见。使君偿了丰年愿。
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
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
想九牧、闻风争羡。
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
诗有讽,赋无劝。
花奴一双鬓垂耳,绿绳夜汲露桃蕊。
青桂寒烟湿不飞,玉龙呵暖红薇水。
翠靴踏云云帖妥,燕钗微卸香丝鬌。
小莲夹拥真天人,红梅犯雪攲一朵。
鸾锦屏风画水月,鵁鶄抱颈唼兰叶。
刘郎散尽金饼归,笑引香绡护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