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
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
传写处、尘飞莺啭。
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阴雾扫,霁华见。使君偿了丰年愿。
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
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
想九牧、闻风争羡。
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
诗有讽,赋无劝。
草草池亭宴。又何须、珠韝络臂,琵琶遮面。
宾主一时词翰手,倏忽龙蛇满案。
传写处、尘飞莺啭。
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
阴雾扫,霁华见。使君偿了丰年愿。
便从今、也无敲扑,也无厨传。
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
想九牧、闻风争羡。
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
诗有讽,赋无劝。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池亭举行的宴会盛况,诗人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对和平时光的珍视。开篇即以“草草池亭宴”设置氛围,随后描述宾主之间词翰交流的热烈场面,使用“倏忽龙蛇满案”形象地描绘文章如龙蛇般跳跃在纸上,显示了文人墨客们才思泉涌的状态。
诗中“但得时平鱼稻熟,这腐儒、不用青精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情怀,透露出对物质享受的超然。接着,“阴雾扫,霁华见。使君偿了丰年愿”则表现出天气转晴后景色之美,以及对丰收年的喜悦。
最后几句“试拂笼纱看壁记,几个标名渠观。想九牧、闻风争羡。此老饱知民疾苦,早归来、载笔薰风殿”则转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先贤的怀念,以及诗人自身对于民间疾苦的关心和急于回归以记录下这些感悟。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展示了诗人在平凡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