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过故里拥朱轮,乞得偏城便奉亲。
道路尚惊持斧使,衣冠犹是避骢人。
下车恳恳唯宣泽,濒海元元正食贫。
草木无情还自喜,霜威不见见阳春。
荣过故里拥朱轮,乞得偏城便奉亲。
道路尚惊持斧使,衣冠犹是避骢人。
下车恳恳唯宣泽,濒海元元正食贫。
草木无情还自喜,霜威不见见阳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孙叔康的太守在新任上任时的情景与他的施政理念。诗中充满了对孙叔康的赞美和对他为官之道的肯定。
首联“荣过故里拥朱轮,乞得偏城便奉亲”,开篇即以“朱轮”形容孙叔康的荣耀,暗示他不仅在官场地位显赫,更有着深厚的家庭情感,愿意为了照顾亲人而选择在偏远之地任职。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对百姓福祉的深切关怀。
颔联“道路尚惊持斧使,衣冠犹是避骢人”,通过“持斧使”和“避骢人”的形象对比,展现了孙叔康上任后,一方面,他以公正严明的形象震慑了地方,使得那些曾经为非作歹的人有所畏惧;另一方面,他以仁慈宽厚的态度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躲避他,而是愿意接近并接受他的治理。这一联巧妙地表现了孙叔康既刚正不阿又体恤民情的双重形象。
颈联“下车恳恳唯宣泽,濒海元元正食贫”,进一步揭示了孙叔康到任后的实际行动。他初到任时,诚恳地向百姓宣讲恩泽,致力于改善沿海地区百姓的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民生的关注,也表明了他的施政目标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谋福利。
尾联“草木无情还自喜,霜威不见见阳春”,以自然界的草木比喻百姓,表达了百姓对孙叔康的欢迎之情。即使在寒冷的季节(象征着孙叔康的严格治理),百姓们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象征着孙叔康的仁政)。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孙叔康施政带来的积极变化,以及百姓对他的衷心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孙叔康上任前后情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以及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家不减乌衣集,何曾以沫空相湿。
父兄共有清白传,家世不于名利急。
稍侵老景何足道,粗喜汝曹皆有立。
天路峥嵘在一飞,承明翕习期三入。
乘时便可功业建,发策岂为科第及。
连珠合璧竞名声,九棘三槐争品级。
金门他日看汝游,竹隐何年助吾葺。
男儿志气要轩昂,肯作楚囚相对泣。
夜饮锦瑟傍,歌吹盈耳根。
归闻窗外竹,摵摵风叶喧。
梦觉室生白,晓起欲填门。
平地委璀璨,虚亭舞翩翻。
洒树轻复扬,触幔急且掀。
望远恐连云,积厚疑压坤。
光动浮屋椽,影乱纷池盆。
散漫迷大江,依稀认前村。
雀噤咮自束,鸦湿翅不鶱。
把玩手欲龟,咀嚼舌必扪。
风党怒未解,火媒寒不温。
檐有冰柱悬,门无屐齿痕。
游倦不访戴,愁多惟卧袁。
何时天宇霁,炙背负晴暄。
王门若可拟,持以献至尊。
宁馨捉麈手,玉色相辉映。
携持宾满堂,韵与谈俱胜。
温润德堪比,鲜洁面可镜。
扣几声逾清,指月色弥莹。
名压范增斗,价重齐侯磬。
晋朝妙人物,此公名最盛。
风流固足赏,不救当时病。
虽云王谢许,我老独不称。
肉缓形颇秽,语拙存直性。
但慕杜陵翁,长镵白木柄。
不通泮宫籍,端居常屡空。
贫知俗益薄,老觉书有功。
寂无裹饭客,门前翳蒿蓬。
平生眼底人,粗知吾困穷。
招呼城南游,饭我枵肠空。
亭午得一饱,哦诗和秋虫。
扪腹步南湖,缓带披凉风。
渐见波心莲,颇忆新妆红。
徐酌穆生醴,宛如和露浓。
三咽不知味,百盏无醉容。
但可胜茶汤,留饷东坡翁。
儒生本酸寒,独处罹百凶。
不谒魏元君,粗免恶少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