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诗僧从信》
《赠诗僧从信》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吴山翠如蓝,越水碧如铜。

山川吐奇秀,儒释俱争锋。

接迹有禅老,提纲古宗风。

其馀将诗律,岛可不足攻。

我久客尘土,虽穷诗未工。

要知笔砚废,似缺山水供。

上人三吴来,句法乃有从。

老潜已黄壤,弟子传清雄。

益复访云水,高情谢樊笼。

试草北山移,为我招琴聪。

(0)
鉴赏

此诗《赠诗僧从信》由宋代诗人苏过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诗僧从信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吴山的翠绿与越水的碧蓝,山川之间,儒释文化交融,禅老与诗人的精神世界相互辉映。

首联“吴山翠如蓝,越水碧如铜”以生动的色彩对比,勾勒出江南山水的秀丽景色,蓝与碧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接下来的“山川吐奇秀,儒释俱争锋”,则进一步点明了此地文化的丰富与多元,儒学与佛教在此地并存,各展其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颔联“接迹有禅老,提纲古宗风”赞扬了那些在山中修行的老禅师们,他们传承着古老的佛法精髓,引领着后辈修行者。而“其余将诗律,岛可不足攻”则提到其他文人墨客,他们的诗歌创作虽各有特色,但与禅宗的深邃相比,或许显得不够深刻或难以触及其核心。

颈联“我久客尘土,虽穷诗未工。要知笔砚废,似缺山水供”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在外,虽然努力写作,但总感力不从心,似乎缺少了自然山水的滋养。这既是对自身创作状态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尾联“上人三吴来,句法乃有从。老潜已黄壤,弟子传清雄。益复访云水,高情谢樊笼。试草北山移,为我招琴聪”则是对诗僧从信的直接赞美。从信的到来,仿佛为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诗歌风格与老潜大师相承,且弟子们也继承了其清雄之风。从信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远离世俗的樊笼,寻找心灵的归宿。诗人希望从信能帮助他创作出更多佳作,如同琴聪一般,激发灵感,提升技艺。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人物评价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诗僧从信的崇敬之情。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文精神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艺术与哲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水阁夜坐

松风遽清响,竹露滴凉秋。

天水静涵月,照见浮生浮。

鱼跳动水影,虫落打琴声。

开轩埽明月,吹箫送残更。

(0)

元旦与天渊长老雪后泛溪

不将柏叶围炉饮,却为梅花放棹看。

诗在灞桥驴子上,阿师空忍雪山寒。

(0)

挽修竹处士

种竹人何在,乡邻久未忘。

冰霜馀节操,云锦见文章。

散帙依朝爽,移樽坐夕凉。

儿孙皆玉立,尤足继遗芳。

(0)

和李长吉马诗·其七

瘦骨如山立,临流饮渴虹。

谁怜中道弃,苜蓿老秋风。

(0)

夜起来

秋生临水殿,月过望仙台。

歌吹无聊赖,愁吟夜起来。

(0)

咏归·其四

苍松翠竹映溪沙,溪上寒梅树树花。

十月瓮头春酒熟,杖藜何日到山家。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