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畔峰形望里微,到来烟霭破岩扉。
半空疏梵虚无落,上界天花历乱飞。
百里湖光开水镜,一山云气晃人□。
何须回首听钟后,巳觉青莲社可依。
天畔峰形望里微,到来烟霭破岩扉。
半空疏梵虚无落,上界天花历乱飞。
百里湖光开水镜,一山云气晃人□。
何须回首听钟后,巳觉青莲社可依。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马山游览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天畔峰形望里微”以远眺的姿态,勾勒出山峰在视野中逐渐显现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到来烟霭破岩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烟雾散去,露出山岩之门的瞬间,仿佛是大自然的一次精心安排,展现出山林的神秘与生机。
“半空疏梵虚无落,上界天花历乱飞”两句,将视线提升至空中,梵音飘渺,似乎与世隔绝,而上界的天花纷飞,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对自然与超自然的融合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纯净世界的向往。
“百里湖光开水镜,一山云气晃人□”则转向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百里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四周的山峦,而山间的云气则在阳光下闪烁,增添了几分动态之美。此处的“□”字可能为印刷错误或缺失,但不影响整体意境的理解。
最后,“何须回首听钟后,巳觉青莲社可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不必回头,因为心中的宁静与满足已足够,青莲社作为佛教中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精神世界深层次探索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话离索。相逢又是,江天雁影寥廊。
近来偏忆著,并马去程,茅店山郭。情怀最恶。
向旧日、淮南栖托。
看尽人间迎送,似官道柳垂垂,任西风梳掠。休莫。
琴移别调,尘销古怨,此意真如疟。梦归烟漠漠。
题扇书裙,三年前约。吴船乍泊。早问取、疏梅池阁。
为怕寒香瘦削。想翻笑、我归迟,延春酌。
是谁散打虾蟆鼓,声声恰环邻屋。
逗破黄昏,敲残白晓,不管离人眠熟。跳珠撒菽。
似玉虎牵丝,桐鱼呼粥。
记否当场,筝琶滚遍六州曲。
严城曾伴刁斗,正边烽夜警,急响相续。
旧事心惊,长途耳倦,孤枕那禁枨触。更阑转促。
又搀入寒鸡,数声咿喔。催堕镫花,背人红簌簌。
香沁疏篱,菊英谁伴,芙蓉千瓣含烟。
与鹅黄相映,弄粉争妍。
朱颜一日能三醉,向白衣,笑更嫣然。
九华佳色,玉杯共泛,不觉忘天。折取插鬓翩翩。
向酒家乱掷,胜似金钱。与新辞芳艳,分付婵娟。
长红小白同低唱,更一朵、当锦双缠。
拒霜辛苦,因公晚景,一倍相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