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马山游眺》
《天马山游眺》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天畔峰形望里微,到来烟霭破岩扉。

半空疏梵虚无落,上界天花历乱飞。

百里湖光开水镜,一山云气晃人□。

何须回首听钟后,巳觉青莲社可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马山游览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天畔峰形望里微”以远眺的姿态,勾勒出山峰在视野中逐渐显现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到来烟霭破岩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烟雾散去,露出山岩之门的瞬间,仿佛是大自然的一次精心安排,展现出山林的神秘与生机。

“半空疏梵虚无落,上界天花历乱飞”两句,将视线提升至空中,梵音飘渺,似乎与世隔绝,而上界的天花纷飞,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暗示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对自然与超自然的融合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纯净世界的向往。

“百里湖光开水镜,一山云气晃人□”则转向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百里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四周的山峦,而山间的云气则在阳光下闪烁,增添了几分动态之美。此处的“□”字可能为印刷错误或缺失,但不影响整体意境的理解。

最后,“何须回首听钟后,巳觉青莲社可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不必回头,因为心中的宁静与满足已足够,青莲社作为佛教中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精神世界深层次探索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角招

话离索。相逢又是,江天雁影寥廊。

近来偏忆著,并马去程,茅店山郭。情怀最恶。

向旧日、淮南栖托。

看尽人间迎送,似官道柳垂垂,任西风梳掠。休莫。

琴移别调,尘销古怨,此意真如疟。梦归烟漠漠。

题扇书裙,三年前约。吴船乍泊。早问取、疏梅池阁。

为怕寒香瘦削。想翻笑、我归迟,延春酌。

(0)

感皇恩

已是杀釭花,月笼深閤。何处行云到巫峡。

一湾流水,只有浮萍开阖。依稀亲记斗,池边鸭。

明日暖风,兰纱裁夹。玉剪多情度帘押。

蜜犀蠲忿,定带露痕偷掐。几时频见也,纤红甲。

(0)

齐天乐.柝声

是谁散打虾蟆鼓,声声恰环邻屋。

逗破黄昏,敲残白晓,不管离人眠熟。跳珠撒菽。

似玉虎牵丝,桐鱼呼粥。

记否当场,筝琶滚遍六州曲。

严城曾伴刁斗,正边烽夜警,急响相续。

旧事心惊,长途耳倦,孤枕那禁枨触。更阑转促。

又搀入寒鸡,数声咿喔。催堕镫花,背人红簌簌。

(0)

帝乡子

花花。一枝红一家。大小髻鬟都有,似朝霞。

蝴蝶逐人来去,粉沾青额沙。

团扇扑将三两,莫伤他。

(0)

绵帐春.槟榔

花发房中,子生房外。一颗颗、来从琼海。

带花餐,连叶嚼,喜颜红十倍。胭脂能代。

大把咸分,小将乾配。尽儿女、长盈绣袋。

汁须吞,渣须吐,添香灰至再。馀甘还爱。

(0)

金菊对芙蓉.本意

香沁疏篱,菊英谁伴,芙蓉千瓣含烟。

与鹅黄相映,弄粉争妍。

朱颜一日能三醉,向白衣,笑更嫣然。

九华佳色,玉杯共泛,不觉忘天。折取插鬓翩翩。

向酒家乱掷,胜似金钱。与新辞芳艳,分付婵娟。

长红小白同低唱,更一朵、当锦双缠。

拒霜辛苦,因公晚景,一倍相怜。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