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凤去已无踪,尚有低吟墨里中。
一自梧泉衍九仞,至今菽水重三公。
石栏疑积千春雨,清影犹摇万里风。
遥想台州最胜事,渊源长自道之东。
南山凤去已无踪,尚有低吟墨里中。
一自梧泉衍九仞,至今菽水重三公。
石栏疑积千春雨,清影犹摇万里风。
遥想台州最胜事,渊源长自道之东。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处古井的追忆与赞美,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灵动之美。首句“南山凤去已无踪”,以南山上的凤凰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接着,“尚有低吟墨里中”则转为对古井的直接描写,通过“低吟”二字,赋予了古井以生命,仿佛它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一自梧泉衍九仞,至今菽水重三公。”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井与梧泉、菽水、三公等元素相联系,不仅展现了古井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也暗示了它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如同古代官员的尊贵身份一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荣耀。
“石栏疑积千春雨,清影犹摇万里风。”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井周围的环境,石栏上似乎凝聚了千年的雨水,清幽的倒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也寓意着古井历经沧桑而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
最后,“遥想台州最胜事,渊源长自道之东。”诗人通过想象台州的盛况,表达了对古井及其背后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道之东”可能指的是某种传统或文化的源头,强调了古井与这一源头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它在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井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静谧,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深刻思考与赞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度暑无好怀,凭危略幽致。
衣冠蔚如林,从我才一二。
兹山昔深登,岁月谁得记。
尚有名胜流,不与金石悴。
孰知千载后,我与子复至。
烟昏倏见灯,洪发恐无地。
领略章句手,割据英雄志。
兴坏容一瞬,今昔当几喟。
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归怀纳清境,夜榻成良寐。
零落壁间诗,岂特彼所愧。
会逢南过适,不问西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