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軨天似醉,问何地,著羁才。
堪乱雪荒壕,春鹃泪点,残梦楼台。低徊。
笛中怨语,有梅花、休傍故园开。
燕外寒欺酒力,莺边煖阁吟怀。惊猜。鬓缕霜埃。
杯暗引,剑空埋。甚萧瑟兰成,江关投老,一赋谁哀。
秦淮。旧时月色,带栖乌、还过女墙来。
莫向危帆北睇,山青如发无涯。
倚軨天似醉,问何地,著羁才。
堪乱雪荒壕,春鹃泪点,残梦楼台。低徊。
笛中怨语,有梅花、休傍故园开。
燕外寒欺酒力,莺边煖阁吟怀。惊猜。鬓缕霜埃。
杯暗引,剑空埋。甚萧瑟兰成,江关投老,一赋谁哀。
秦淮。旧时月色,带栖乌、还过女墙来。
莫向危帆北睇,山青如发无涯。
这首《木兰花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车行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个人情感与深沉的历史感慨。
“倚軨天似醉”,开篇即以“軨”字形象地描绘出天空的朦胧之感,仿佛大地与天空都沉浸在一种醉意之中,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紧接着,“问何地,著羁才”,表达了作者对于身处之地的疑惑与迷茫,以及对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思考。
“堪乱雪荒壕,春鹃泪点,残梦楼台”,这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中。乱雪、荒壕、春鹃的啼鸣、残梦中的楼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凄凉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低徊。笛中怨语,有梅花、休傍故园开”,笛声中的怨语与梅花的开放形成对比,梅花本是高洁的象征,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凄美,暗示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燕外寒欺酒力,莺边煖阁吟怀”,燕子在寒冷的天气中显得更加坚强,而黄莺在温暖的环境中则更显生机。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挣扎。
“惊猜。鬓缕霜埃。杯暗引,剑空埋”,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在鬓角留下了霜白的痕迹,生活的磨砺使得酒杯变得暗淡,剑虽空置却依然承载着过去的荣耀与梦想。这一系列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悟。
“甚萧瑟兰成,江关投老,一赋谁哀”,引用了兰成(兰亭序作者王羲之)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在晚年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孤独与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共鸣。
“秦淮。旧时月色,带栖乌、还过女墙来”,秦淮河畔的月色依旧,但曾经的繁华已不再,乌鸦在月光下飞过城墙,象征着往昔的荣光与现在的落寞。这一场景的描绘,既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莫向危帆北睇,山青如发无涯”,最后两句提醒自己不要回头望向那即将远去的危险航程,山青如发,意味着前方还有无限的可能与希望。这句话既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过去的释然。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位晚清文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复杂心境与深沉思考。
一片残阳景,朦胧淡月中。
兰芽纡嫩紫,梨颊抹生红。
琴阮资清格,冠簪养素风。
烟霄半知足,吏隐少相同。
踰年间生死,千里旷南北。
家居无见期,况乃异乡国。
破尽裁缝衣,忘收遗翰墨。
独有缬纱帱,凭人远携得。
施张合欢榻,展卷双鸳翼。
已矣长空虚,依然旧颜色。
裴回将就寝,徙倚情何极。
昔透香田田,今无魂恻恻。
隙穿斜月照,灯背空床黑。
达理强开怀,梦啼还过臆。
平生贫寡欢,夭枉劳苦忆。
我亦距几时,胡为自摧逼。
烛蛾焰中舞,茧蚕丛上织。
燋烂各自求,他人顾何力。
多离因苟合,恶影当务息。
往事勿复言,将来幸前识。
家世宅关辅,胜带宦王城。
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倦见物兴衰,骤睹俗屯平。
翩翻若回掌,恍惚似朝荣。
穷途悔短计,晚志重长生。
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
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
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
冠霞登彩阁,解玉饮椒庭。
暂游越万里,少别数千龄。
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
何时与汝曹,啄腐共吞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