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歌钟起,华灯烁月光。
柳梅微辨曲,桃李窅凝妆。
谁向家中坐,争看陌上狂。
独馀吾与尔,相对在僧房。
四面歌钟起,华灯烁月光。
柳梅微辨曲,桃李窅凝妆。
谁向家中坐,争看陌上狂。
独馀吾与尔,相对在僧房。
这首诗描绘了十六夜晚与友人青门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热闹交织的氛围。
首句“四面歌钟起,华灯烁月光”,开篇即以“歌钟”和“华灯”渲染出夜晚聚会的热闹场景,同时“烁月光”则暗示了月色的明亮,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背景光。
接着,“柳梅微辨曲,桃李窅凝妆”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柳梅桃李赋予了生命,它们似乎在辨识着音乐的旋律,静静地妆扮着夜色,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谁向家中坐,争看陌上狂”这两句则对比鲜明,一方面描述了家中可能的平静与安逸,另一方面则描绘了外面街巷中的狂欢景象,形成了一种内外的反差,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层次感。
最后,“独馀吾与尔,相对在僧房”一句,诗人将视角收束至自己与友人之间,点明了主题——与知己的相聚。在僧房这一特定地点,诗人与友人相对而坐,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当下时刻的珍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