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悽我心。
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悽我心。
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二十七首,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首句“生命辰安在”,阮籍以疑问的语气开始,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困惑。接着,“忧戚涕沾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悲伤,泪水沾湿衣襟,形象地展现了他深沉的情感波动。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高飞的鸟儿与低飞的燕雀分别象征着不同的人生状态和追求。高鸟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理想,而燕雀则代表了平凡与世俗的生活。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隐含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感慨。
“青云蔽前庭,素琴悽我心”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青云遮蔽了前庭,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而素琴的哀音则是诗人内心悲凉情绪的外化。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哀愁的氛围。
最后,“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追求的遥不可及。鸣鹤在崇山之巅的鸣叫,既是自然界的美妙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高尚品格与精神自由的渴望。然而,这种追求似乎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难以真正实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阮籍对生命意义、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白杨西郭路,累累多邱坟。
暄时来此游,登高观夏云。
披拂垄头树,感念坟中人。
岂不同此欢,音响谁复闻?
古昔豪杰士,身死言不泯。
形质随化往,文字传其神。
胡不少留意,逐俗但纭纭。
朝游酒肉场,暮追狎客群。
但务四时乐,坐亡千载文。
一旦纩息定,灭如风中尘。
寄言同学友,勉为身后身。
才华信不贵,崇尚在六经。
愚生三代下,常怀大道明。
汤公及李公,奕奕光彤廷。
陈公继其后,亦复相媲并。
贤者在高位,草野皆为荣。
尔去识真儒,黾勉非私营。
德容良可钦,金紫慎勿惊。
尔怀有诗书,尔身有修名。
常恐自掩没,不游君子庭。
携手岁云暮,高树起秋声。
升车始逶迟,晓风千里征。
上以溯先德,下以砥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