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烟渲翠,借雾迷香,春意无限。
薄霭冥濛,吹上苔衣微泫。
鹊脑慵添炉篆细,龙唇罢抚琴丝缓。
傍雕阑,问小桃无语,似含娇怨。听屋角、午鸠频唤。
惆怅芳时,晴景难见。窣地帘波,斜倚枕函人倦。
好梦竟随兰信杳,幽情不逐花风展。
望吴关,谩凝眸,绿芜天远。
留烟渲翠,借雾迷香,春意无限。
薄霭冥濛,吹上苔衣微泫。
鹊脑慵添炉篆细,龙唇罢抚琴丝缓。
傍雕阑,问小桃无语,似含娇怨。听屋角、午鸠频唤。
惆怅芳时,晴景难见。窣地帘波,斜倚枕函人倦。
好梦竟随兰信杳,幽情不逐花风展。
望吴关,谩凝眸,绿芜天远。
这首《倦寻芳·春阴》由清代词人杨芳灿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阴沉、万物静谧的画面。
开篇“留烟渲翠,借雾迷香”,以烟雾缭绕、香气弥漫的景象,渲染出春天的生机与神秘。接着“春意无限”四字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薄霭冥濛,吹上苔衣微泫”描绘了轻柔的雾气轻轻拂过苔藓,仿佛给苔衣带来了晶莹的泪珠,细腻而生动。接下来“鹊脑慵添炉篆细,龙唇罢抚琴丝缓”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鸟儿懒散地在炉上添香,龙形的琴弦不再弹奏,营造出一种慵懒、宁静的氛围。
“傍雕阑,问小桃无语,似含娇怨”一句,将人物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询问无言的小桃树是否含着娇羞与怨恨,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情感层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听屋角、午鸠频唤,惆怅芳时,晴景难见”则通过午时鸠鸟的频繁呼唤,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阴郁,难以见到晴朗的景色。
“窣地帘波,斜倚枕函人倦”描绘了窗帘随风轻轻波动,倚靠在枕头上的女子显得疲惫不堪,这一场景既展现了人物的慵懒状态,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忧愁与疲惫。
最后,“好梦竟随兰信杳,幽情不逐花风展”表达了美好梦境的消逝和内心深处的幽怨之情,无法随着花香的飘散而得到释放。“望吴关,谩凝眸,绿芜天远”则以眺望远方的吴关,凝视着远处的绿草,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阴沉、万物静谧的场景,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黄芦??鸣秋雨,北雁南征度江渚。
群分旅逐各有情,侧晲回看似相语。
啄者自啄飞者飞,忽然长叫入斜晖。
片时残梦断还续,千里关山归未归。
谁令岁序多反覆,转使道途成骨肉。
水有菰莼原有粟,犹胜鹪鹩一枝足。
我家旧在湘江东,十年秖住京尘中。
送君无限思乡意,昨夜南楼闻朔风。
姑苏城北虞山侧,石城崚嶒雪千尺。
凭高历险去复还,独有前村老樵客。
疏林落叶闻虚响,远径荒苔断行迹。
仄磴危梯几处通,短衣长帽何人识。
东华一去三十载,身上尘绡无寸白。
梦想犹疑伐木声,楼台不碍看山色。
石田沈翁好事者,点染吴缣成粉墨。
老气横随笔底生,神交岂恨天涯隔。
会稽太守多归兴,灞水幽人抱诗癖。
有约重烹学士茶,为君细扫松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