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初辞插箭岭,荷戈又戍受降城。
夜阑纵有还乡梦,无奈鸣笳断续声。
秣马初辞插箭岭,荷戈又戍受降城。
夜阑纵有还乡梦,无奈鸣笳断续声。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人的生活与情感,充满了浓厚的边塞氛围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首句“秣马初辞插箭岭”,以“秣马”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战马在准备出征前的喂食场景,暗示着即将踏上战场的紧张与严肃。“初辞插箭岭”,则点明了出征的方向,插箭岭可能象征着边疆的险峻与遥远,预示着征程的艰难。
次句“荷戈又戍受降城”,“荷戈”指手持武器,进一步强调了军人的身份和使命。“又戍受降城”,表明诗人笔下的军人并非首次驻守边关,而是多次承担保卫国家的重任,展现了他们忠诚与坚韧的精神。
“夜阑纵有还乡梦”,夜深人静之时,军人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渴望回到温暖的家庭怀抱。然而,“无奈鸣笳断续声”,现实却残酷地提醒他们,战争的号角声不断回响,打断了归家的美梦,揭示了军人远离家乡、坚守边疆的无奈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和复杂情感,既有对国家责任的深情厚意,也有对家庭团聚的深切渴望,深刻反映了古代边防将士的牺牲与奉献精神。
雨秀风明,烟柔雾滑,魏家初试娇紫。
翠羽低云,檀心晕粉,独冠洛京新谱。
沈香醉墨,曾赋与、昭阳仙侣。
尘世几经朝暮,花神岂知今古。
愁听流莺自语,叹唐宫、草青如许。
空有天边皓月,见霓裳舞。
更后百年人换,又谁记、今番看花处。
流水夕阳,断魂钟鼓。
看师师、成蝶蝶。蹙尽不成叠。
欲试搔头,花重怎堪捻。
是谁抛过东墙,今无赤凤,梦得似、那人身捷。
年时腊。曾笑梅梢和豆,去月忽如荚。
便向龙门,无复钏金接。
待教开到琼林,阆仙重见,又谁念、昆明前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