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宁畏早,残夜度关城。
野店月犹在,孤村鸡未鸣。
烟深疑路失,寒重觉裘轻。
去去明河没,东方白渐生。
客行宁畏早,残夜度关城。
野店月犹在,孤村鸡未鸣。
烟深疑路失,寒重觉裘轻。
去去明河没,东方白渐生。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清冷的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黎明前的旅途图景。
首联“客行宁畏早,残夜度关城”,开篇即点明了行旅的主题,即便是在天色未明、夜色尚存之时,诗人也不畏惧前行,毅然决然地穿越关隘,踏上了旅程。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颔联“野店月犹在,孤村鸡未鸣”,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静谧氛围。野店中还悬挂着残月,孤零零的村庄里鸡声尚未响起,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时间的更迭,也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意境。
颈联“烟深疑路失,寒重觉裘轻”,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行走在深烟弥漫的道路上时的迷茫感和寒冷之感。烟雾缭绕,让人难以辨认方向,而随着寒气的加重,诗人甚至感觉自己的裘衣都显得轻薄无力,无法抵御严寒。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
尾联“去去明河没,东方白渐生”,以“明河”(银河)的消失和东方逐渐泛白的景象,象征着旅途的继续和新一天的开始。诗人在这片寂静与寒冷中前行,最终迎来了曙光,寓意着无论旅途多么艰难,总有希望和光明等待着前方。
整体而言,这首《晓行》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旅途艰辛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
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誇。
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
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
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
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
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