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
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
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
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
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友离别的不舍。"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家乡,但却带着官职的标志——铜章,这可能意味着诗人的身份与责任使其无法轻易返回。"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则展示了一种战争的氛围,亲朋好友四散,家园破碎,门槛(闾阎)遭受了无数次的战斗创伤。
接下来的两句"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描绘了诗人背离关塞时的情景,可能是指边疆的关隘,那里的草木凄凉,诗人的足迹踏遍了寒冷的风和霜雪,这些自然元素加深了诗中对远行者孤独与艰辛的描绘。
最后两句"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则是对一位年迈的长者(遗老)的赞誉,可能是在表达对这位老者的敬意,因为他虽已年迈,但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肯轻易下堂休息。这里的“相贺”意味着互相庆贺或祝福,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和遗老之间的情谊。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土的眷恋,对亲友的牵挂,以及对坚守岗位者的敬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雁山五经眼,兹行尤可观。
初冬天气佳,雁归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无云翳层峦。
入境见祥云,振衣登马鞍。
瀑水飞玉龙,羽旗导翔鸾。
石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灵峰观石室,杖屦穿巑岏。
山禽知我来,好音若相欢。
群峰列春笋,丹青状尤难。
行色愧匆匆,更约它时看。
世人多好钱,今汝独好古。
书中阅平准,壁上按图谱。
广拾汉五铢,远及周九府。
惜哉生我家,此物罕曾睹。
百中时得一,喜笑见眉宇。
所蓄虽不多,其志颇可取。
闾阎富家子,绕床堆阿堵。
一字不识丁,碌碌何足数。
更宜移此力,典坟读三五。
纵未到圣贤,定可过乃父。
綵衣堂上别慈颜,匹马扬鞭指帝关。
千里清风生腋下,十分黄气满眉间。
手探春信寻梅去,袖带天香折桂还。
定向蓬莱燕仙侣,为言子晋在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