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昨夜屑琼花,三尺深深晓更加。
柳不待春先起絮,梅非因笛自飞华。
牧羊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更赊。
安得晴天开万里,行人愁思渺无涯。
天公昨夜屑琼花,三尺深深晓更加。
柳不待春先起絮,梅非因笛自飞华。
牧羊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更赊。
安得晴天开万里,行人愁思渺无涯。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一场壮观的大雪景象,诗人王十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壮丽。首句“天公昨夜屑琼花”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雪花比作天公精心雕琢的琼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美丽与珍贵。接着,“三尺深深晓更加”则通过具体数字强调了雪之厚实,营造出浓厚的冬日氛围。
“柳不待春先起絮,梅非因笛自飞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写柳树在未到春天时便开始飘絮,后一句写梅花在未受笛声影响下自然绽放,巧妙地表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自然规律的神奇。这两句也暗示了即使在严冬之中,生命依然充满活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牧羊大窖人何在,驻马蓝关路更赊”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孤独的画面,牧羊人在大雪覆盖的窖中不知所踪,行人在通往蓝关的路上被积雪阻隔,显得更加遥远。这里不仅体现了大雪带来的物理障碍,也暗含了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感。
最后,“安得晴天开万里,行人愁思渺无涯”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渴望以及对远方行人的深切关怀。晴天的出现不仅能够扫除眼前的障碍,更能为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雪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神奇,也蕴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问山中、小桃开后,曾经多少晴雨。
遥知载酒花边去,唱我旧歌金缕。行乐处。
正蝶绕蜂围,锦绣迷无路。风光有主。
想倚杖西阡,停杯北望,望断碧云暮。
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年来老子安否。
一春一到成虚约,不道树犹如此。烦说与。
但岁岁、东风妆点红云坞。刘郎老去。
待有日重来,同君一笑,拈起看花句。
枫岭摇丹,梧阶飘冷,一天风露惊秋。
数丛篱下,滴滴晓香浮。
不趁桃红李白,堪匹配、梅淡兰幽。
孤芳晚,狂蜂戏蝶,长负岁寒愁。
年年,重九日,龙山高会,彭泽清流。
向尊前一笑,未觉淹留。
况有甘滋玉铉,佳名算、合在金瓯。
功成后,夕英饱饵,相伴赤松游。
夜雨才沾地,朝晖已照墙。
润畦舒菜甲,暖树拆茶枪。
胡虏潜沙碛,关河息战场。
王孙缘底事,萍迹久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