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好钱,今汝独好古。
书中阅平准,壁上按图谱。
广拾汉五铢,远及周九府。
惜哉生我家,此物罕曾睹。
百中时得一,喜笑见眉宇。
所蓄虽不多,其志颇可取。
闾阎富家子,绕床堆阿堵。
一字不识丁,碌碌何足数。
更宜移此力,典坟读三五。
纵未到圣贤,定可过乃父。
世人多好钱,今汝独好古。
书中阅平准,壁上按图谱。
广拾汉五铢,远及周九府。
惜哉生我家,此物罕曾睹。
百中时得一,喜笑见眉宇。
所蓄虽不多,其志颇可取。
闾阎富家子,绕床堆阿堵。
一字不识丁,碌碌何足数。
更宜移此力,典坟读三五。
纵未到圣贤,定可过乃父。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兄弟孟甲和孟乙对古钱币的浓厚兴趣与收藏热情。他们从书籍中学习辨别古钱币的价值,仔细研究壁上的图谱,广泛收集汉代的五铢钱,甚至追溯到周朝的九府钱。诗中表达了对这种独特爱好的赞赏,认为在他们家中能见到如此珍稀的古物,是值得高兴的事。
诗人提到,虽然他们所藏的古钱币数量不多,但这种追求古物的精神却非常值得肯定。相比之下,那些富有的人家子弟,只知围绕着金钱(阿堵,古代货币单位)转,却不识字,生活庸碌无为。诗人建议他们将精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如阅读经典,学习知识,这样即使不能达到圣贤的高度,也至少可以超越他们的父亲。
整首诗通过对比,赞扬了孟甲孟乙对古钱币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上只重物质、轻视精神追求现象的批评。诗中充满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鼓励。
染家为作,闲闲思忖。讲些是非试听。
揽下绫罗纨绮,满椿一甑。
缘甚炼教伤熟,为惜他、颜色故恁。
染轴了,更须碾砑,且图光莹。
抛散水浆无限,遇人来、取要即当便认。
解了瑕头缠缚,自然见姓。
恰如修行一著,无萦系、可观真性。
常清静,显神光,灿汕有准。
师父专专封闭户,非干固济云洞。
亦非夸衒,能受三冬饥冻。
为我遇顽恋俗,用机化、玄言必中。
等待子自悟知其愚,舍家物外拿弄。
怡然顿觉元初,捐尘累,便烹铅更烹汞。
于澄湛中,保养神珠为贡。
直待功成行满,恁时节、携云跨凤。
赴蓬莱岛,仙童远远来迎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