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丹梯入紫宫,寰中五岳最称雄。
登封七十传前古,浩劫三千接阆空。
松老尚含秦代雨,桃深疑有晋人风。
寻幽直到蓬莱顶,胜览乾坤兴未穷。
石磴丹梯入紫宫,寰中五岳最称雄。
登封七十传前古,浩劫三千接阆空。
松老尚含秦代雨,桃深疑有晋人风。
寻幽直到蓬莱顶,胜览乾坤兴未穷。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与历史的深远。首句“石磴丹梯入紫宫”,以“石磴”和“丹梯”形容登山之路的险峻与色彩斑斓,仿佛通往仙境的通道。“紫宫”则暗示了泰山的神圣与尊贵。接着,“寰中五岳最称雄”一句直接点明了泰山在中国五大名山中的崇高地位。
“登封七十传前古”提到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传统,这一习俗延续了七十年之久,体现了泰山作为祭祀圣地的历史悠久。“浩劫三千接阆空”则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时间的漫长与空间的辽阔,泰山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变化。
“松老尚含秦代雨,桃深疑有晋人风”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时间和历史的痕迹。古老的松树似乎还承载着秦代的雨水,而深邃的桃林则让人联想到晋代的清风,展现了泰山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最后,“寻幽直到蓬莱顶,胜览乾坤兴未穷”表达了诗人对探索与发现的渴望以及对泰山美景的无限赞叹。即使到达了传说中的蓬莱仙山之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也依然未尽,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与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美。
不见德云闲古锥,淡烟寒日水涟漪。
风行雷动他山上,也好低头问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