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洪阳洞》
《洪阳洞》全文
宋 / 宋之瑞   形式: 古风

天台自是神仙窟,常恨平生游未足。

朅来访古得洪阳,不惮攀跻冒炎酷。

当年事往虽渺茫,至今峭壁摩空苍。

豁从洞口见穿穴,始信灵迹由天藏。

细泉滴乳散璎珞,乱石排衙互拿攫。

上施床几看烧丹,旁布塍畦閒种药。

虚舟聊具仍驭风,灵源暗与江流通。

欲携束缊恣幽讨,却疑深处藏蛟龙。

惜哉此境真奇绝,地偏往往成湮没。

仅存野庙傍山阿,傥非好事谁留辙。

吾衰重到定无期,肯辞茧足陵丹梯。

共言荆榛无路入,徒羡翠羽穿林飞。

安知咫尺蓬莱隔,邂逅仙人还不识。

谩书所历记吾曹,归向天台诧泉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洪阳洞这一仙境的向往与探访,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洞穴的神秘与壮丽,以及其中蕴含的道教文化元素。

首句“天台自是神仙窟”,以天台山的神话背景引入,暗示洪阳洞可能隐藏着非凡的灵性与神秘。接着,“常恨平生游未足”表达出诗人对未能充分探索自然美景的遗憾。随后,诗人亲自探访洪阳洞,不畏艰难险阻,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执着追求。

诗中详细描绘了洞穴内的景象:“当年事往虽渺茫,至今峭壁摩空苍。”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了洪阳洞的历史悠久与自然景观的壮观。接着,诗人描述了洞穴内细泉滴落形成的美丽景象,以及排列整齐的乱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进一步,诗人联想到洞穴中的道教文化,如“上施床几看烧丹,旁布塍畦閒种药”,暗示了这里曾是道士修炼之地,充满了神秘与智慧。同时,诗人也提到自己乘坐轻舟,仿佛能驾驭风行,与洞穴深处的灵源相通,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然而,面对如此美妙的景色,诗人却感叹“欲携束缊恣幽讨,却疑深处藏蛟龙”,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好奇。最后,诗人感慨于洪阳洞的美景被遗忘,只有偶然的访客才能发现其价值,表达了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洪阳洞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被遗忘的惋惜之情。

作者介绍

宋之瑞
朝代:宋

宋之瑞,字伯嘉,号樵隐(《天台续集别编》卷五),天台(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为江阴军教授(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除宗正寺丞。十五年,为秘书丞。十六年,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使金。历枢密院检详文字、大理少卿,出提举福建常平、提点刑狱。宁宗庆元二年(一○九六)为秘书少监,迁中书舍人,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知宁国府,徙知泉州、江陵府。嘉定初,以龙图阁待制致仕。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今录诗三首
猜你喜欢

杂咏下.濠上

大鱼缓扬波,小鱼轻触芰。

鱼乐我能知,我来鱼不避。

(0)

枕上示景卢·其二

南憩番禺北抵燕,片帆西上驻荆门。

平生不作东瓯梦,荔子丹时念灌园。

(0)

次韵白沟河

唐馀画壤愧鸿沟,西闭关门汉道柔。

一自旄头入京洛,至今泉水不东流。

(0)

次韵北使邀观常丰湖

一派澄湖何处来,鸣桹渔子聚还开。

主人甚顾他乡客,莫使归途欠一杯。

(0)

次韵车中倦吟二首·其二

叱驭宁辞历险难,投戈且幸迩遐安。

毡车轩簸长危坐,恰似舟行八节滩。

(0)

再赋

向来胡马远跳梁,奔命纷纷不一邦。

景物何期新斸壑,梦魂犹自怯防江。

看山小隐红莲幕,批敕须临青琐窗。

无事肯来文字饮,为将红酒倒鹅缸。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