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堂中书作种,儿孙班被文章宏。
平园诚斋老词伯,至今□□□□□。
□□读书饱秋月,木钻石磐有时彻。
不见王家种树时,儿子二郎如玉雪。
稽古堂中书作种,儿孙班被文章宏。
平园诚斋老词伯,至今□□□□□。
□□读书饱秋月,木钻石磐有时彻。
不见王家种树时,儿子二郎如玉雪。
此诗由宋代诗人萧立之作,题为《还李世修槐阴书院稽古堂诗轴》。诗中描绘了稽古堂内书卷满架,儿孙辈沐浴在文章的宏大气势之中,展现了浓厚的书香门第氛围。平园与诚斋两位词学前辈,其文采斐然,至今仍为人所传颂。诗人想象着在这宁静的夜晚,读书人沉浸在秋月的光辉下,仿佛能穿透木石,听到知识的回响。最后,诗人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提到王家曾种下的树木,如今已长成儿子般英俊的青年,形象地表达了家族文脉的传承与延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家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蕴含了对后辈寄予厚望的情感。
重阳今朝是,触目皆兵戈。
青山岂不好,何由陟嵯峨。
菊花泫清露,枫叶飘寒波。
睹物增盛怀,奈此时未和。
流年易超忽,百世如鸟过。
于焉屏烦虑,酌酒还高歌。
因观作吏人,动辄遭讥诃。
奔驰风尘际,忧患日已多。
吾徒守儒素,其乐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