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节乘云梦,清秋下渚宫。
哀音生地籁,激楚入天风。
落雁过山急,寒蝉抱树空。
伤心干里目,愁绝百年中。
郢路元依北,江关久向东。
有人宗国泪,何地洒孤忠。
素节乘云梦,清秋下渚宫。
哀音生地籁,激楚入天风。
落雁过山急,寒蝉抱树空。
伤心干里目,愁绝百年中。
郢路元依北,江关久向东。
有人宗国泪,何地洒孤忠。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赋得江介多悲风用风字》。诗中描绘了秋天江边的凄凉景象,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雁过、蝉鸣等元素,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氛围。
首联“素节乘云梦,清秋下渚宫”以“素节”形容秋季的清爽,以“云梦”象征广阔的天空和梦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清秋下渚宫”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水边宫殿,为后续的悲凉情感铺垫。
颔联“哀音生地籁,激楚入天风”进一步深化了悲凉的主题。地面上的微风吹过,似乎都带着哀伤的音调;而天上的风则激荡着楚歌的旋律,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凄美。这里的“哀音”和“激楚”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激愤。
颈联“落雁过山急,寒蝉抱树空”通过雁的急飞和蝉的孤独叫声,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雁群在山间急促飞行,仿佛在寻找归宿;而寒蝉在树上孤独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寂寞。这两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尾联“伤心千里目,愁绝百年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深深忧虑。站在千里之外,诗人的心灵被无尽的忧愁所占据,这种愁绪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两句“郢路元依北,江关久向东”则可能寓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尽管郢路(古代楚国的都城)位于北方,但诗人却只能向东行进,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种矛盾的心情更加重了诗人的愁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体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