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江介多悲风用风字》
《赋得江介多悲风用风字》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素节乘云梦,清秋下渚宫。

哀音生地籁,激楚入天风。

落雁过山急,寒蝉抱树空。

伤心干里目,愁绝百年中。

郢路元依北,江关久向东。

有人宗国泪,何地洒孤忠。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顾炎武所作的《赋得江介多悲风用风字》。诗中描绘了秋天江边的凄凉景象,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雁过、蝉鸣等元素,渲染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氛围。

首联“素节乘云梦,清秋下渚宫”以“素节”形容秋季的清爽,以“云梦”象征广阔的天空和梦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着,“清秋下渚宫”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水边宫殿,为后续的悲凉情感铺垫。

颔联“哀音生地籁,激楚入天风”进一步深化了悲凉的主题。地面上的微风吹过,似乎都带着哀伤的音调;而天上的风则激荡着楚歌的旋律,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凄美。这里的“哀音”和“激楚”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激愤。

颈联“落雁过山急,寒蝉抱树空”通过雁的急飞和蝉的孤独叫声,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雁群在山间急促飞行,仿佛在寻找归宿;而寒蝉在树上孤独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寂寞。这两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和生命的脆弱。

尾联“伤心千里目,愁绝百年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来的深深忧虑。站在千里之外,诗人的心灵被无尽的忧愁所占据,这种愁绪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两句“郢路元依北,江关久向东”则可能寓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尽管郢路(古代楚国的都城)位于北方,但诗人却只能向东行进,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种矛盾的心情更加重了诗人的愁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命运不公的感慨,体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视角。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华清引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0)

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汀沙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0)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0)

采桑子·其六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0)

九日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迥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0)

鹧鸪天·其三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