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华清引》
《华清引》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华清引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0)
注释
平时:年年或经常。
莲汤:亦名莲花汤。
为明皇沐池;海棠汤为贵妃沐池,均在华清池内,统称为华清池。
玉甃:玉石砌成的井壁,指沐池。
琼梁:色泽晶莹的柱梁,指华丽的宫殿。
五家:指杨贵妃亲眷。
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鸟羽毛为装饰的旗帜、车盖,代指明皇。
掩:覆盖、关闭。
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
缭墙:藤条盘绕的围墙。
翻译
每年十月驾临华清池,那里有玉池和华美的屋梁。明皇与贵妃年年来到这里洗沐享受,用珠宝组成的陪行饰物洒满路旁。
可叹啊,繁华不再,珠光宝气的双人床早已被灰尘覆盖,只剩烟雾笼罩下树色苍苍。清夜的明月依旧高悬空中,依然照着藤条环绕的围墙。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古代皇家温泉胜地华清宫的景象。"平时十月幸兰汤",写出了皇帝在秋末冬初的十月,常来此地沐浴,享受温泉的奢华生活。"玉甃琼梁",用玉砌的池壁和雕饰精美的桥梁,展现了宫殿的富丽堂皇。

"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形象地描绘了随行人员众多,车马如潮,沿途珠光宝气的壮观场面。"翠华一去掩方床",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这里暗示皇帝离去后,宫殿显得空寂,只剩下了寂静的床榻。

"独留烟树苍苍",通过描绘树木在月光下的朦胧景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与先前的繁华形成对比。最后两句"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表达了华清宫虽然人去楼空,但月夜依然如故,仿佛历史的痕迹仍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华清宫为背景,通过描绘皇帝的游幸和宫殿的盛况,以及月夜的静谧,展现了皇家生活的豪华与变迁,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不如茅屋底四首·其二

南伐逾铜柱,西征出玉关。

不如茅屋底,高枕看青山。

(0)

小竖醉

漫道樽中酒不空,歌呼谁解和衰翁。

可怜小竖如猱玃,却有平阳吏舍风。

(0)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其一

数家茅屋自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

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

(0)

赠翟良甫洛人南游

温洛天地中,父老升平年。

清游盘石坐,醒酒落花眠。

胜地已陈迹,故事空遗编。

铜驼泣秋雨,祸机始杜鹃。

耆英日凋谢,嵩少无人烟。

怀古笑我迂,慕学嗟子贤。

购书或千金,卧榻馀一毡。

低头肯揖吏,闭口不言钱。

情已寄丘壑,足犹履山川。

驾言远寻师,胡为近舍旃。

煌煌邵程业,百世谁能传。

(0)

喜雨上理同知

苍苍虽莫测,诚意尽能回。

履草穿云去,炉香带雨来。

神龙如有喜,旱魃不成灾。

四野车声歇,欢声却似雷。

(0)

竹鹤窥棋雪字韵

秦马投鞭江可竭,别墅从容谋已决。

兰阶小儿呼与棋,敌手不觉平时劣。

青冈鹤唳走先声,捷书上床屐齿折。

局中胜负俄今古,身后功名谩豪杰。

何如山中静相对,风度幽篁韵清绝。

林深有客遇神机,柯烂无人传妙诀。

白头老姥独解事,化作仙禽欲饶舌。

石枰落子忽惊飞,五月骊山啄残雪。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