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宿层峦,无眠振衣起。
历历夜方悄,婉婉情自美。
浓露灌桂花,清香袭庭几。
林旷鸣籁隐,空净停云徙。
万事坐若遗,静极到天理。
举目注秋江,凉月薄如水。
高斋宿层峦,无眠振衣起。
历历夜方悄,婉婉情自美。
浓露灌桂花,清香袭庭几。
林旷鸣籁隐,空净停云徙。
万事坐若遗,静极到天理。
举目注秋江,凉月薄如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宿于层峦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
首句“高斋宿层峦”,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暗示了作者身处幽静的环境中,为整首诗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接着,“无眠振衣起”一句,表达了作者因内心情感而难以入眠,起身漫步的情景,体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
“历历夜方悄,婉婉情自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之美,以及作者内心情感的细腻与美好。接下来,“浓露灌桂花,清香袭庭几”则通过桂花的香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芬芳的世界,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林旷鸣籁隐,空净停云徙”两句,通过林间的寂静与云的静止,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纯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万事坐若遗,静极到天理”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净化,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
最后,“举目注秋江,凉月薄如水”以秋江和凉月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宁静、和谐与自然美的追求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得句皆天籁。问当年、词流有几,颉颃先辈。
水绘佳名传奕世,别起陈楼堪配。
便合向、髯翁下拜。
先后图成相辉映,笑纷纷、余子徒婴哙。
兴废事,正同嘅。红桑苒苒三成海。
想沈吟、含豪授简,邈然心会。
禅榻忘机尘缘净,不羡紫云歌态。
也不用、麻姑搔背。
万事浮云随变灭,只开元、旧曲今犹在。
知者寡,亦无悔。
半生游宦,羁旅程途,严滩晚泊。
是处隐见,岚光山色。
草树过雨,兰芷被厓,指目高台千尺。
鸥鸟翩翩下前碛。数叶断帆照影,来往舟移渡侧。
又晒网閒渔,乘墟散牧,句引远村笛。堪惜。
当时客星侵座,千秋事往皆陈迹。
高风难继,归寻故径,唯有丛编狼籍。
残宵自剪寸烛,露重檐花细滴。
念旧游处,空染半江烟水碧。
留春影小。泼酒欢浓,终是少年情味好。
闭门閒寂,尽许梅花破寒早。中吴道。
笙歌绕艇,罗绮充衢,佳况近来都换了。
信宿江乡,太息尊前故人少。旅怀渺。
巫岫未归片云,楚岸又生青草。
衾枕双鸳半虚,夜长难晓。去程杳。
琼宴向夕渐阑,瀛洲御风重到。忍被邻鸡唤觉。
梦魂颠倒。
百尺高楼,两行低树,风卷翠帘,枝摇断影,点滴露痕,冷浸彩鸳双屐。
夜游适。
沧海波深,蓬山烟暧,莲菂暗枯,蚕丝自茧,只隔片时,不许旧欢重拾。
漫追忆。秋气森札感,平阳孤客。
踏月閒阶,采蘋荒岸,渐觉带宽腰窄。
诗题斑管,恨谱瑶琴,怕伊未识。
待相见,指菱花、教且看颜色。
琐琐消閒罅。偶拈来、词人险韵,味同分鲊。
曼倩俳优元玩世,隐覆何妨频射。
只傲气、不为人下。
呵叱当时鼢婴辈,便穴胸、断脰吾何怕。
余子在,齿休挂。剖将肝血无从洒。
任悠悠、雌黄月旦,转供描画。
自古文章憎命达,枉说才堪倚马。
茅屋被、风吹雨打。
老去都无周柳思,独稼轩、范我驰驱者。
髯句好,亦时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