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始雏羽未黄,吴娃十四依母傍。
画眉令作新月格,著粉教学荷花妆。
娃年虽少能自惜,母言似良意甚慝。
俟妾十五身渐长,卖妾奉侍青楼客。
东家阿母盎无米,幼女窗前相笑喜。
养鸠嫁鸠礼所宜,零落甘随草木死。
黄金虽多何足誇,妾视黄金如土沙,宁令五十无夫家。
鸳鸯始雏羽未黄,吴娃十四依母傍。
画眉令作新月格,著粉教学荷花妆。
娃年虽少能自惜,母言似良意甚慝。
俟妾十五身渐长,卖妾奉侍青楼客。
东家阿母盎无米,幼女窗前相笑喜。
养鸠嫁鸠礼所宜,零落甘随草木死。
黄金虽多何足誇,妾视黄金如土沙,宁令五十无夫家。
这首《吴娃曲》是明代诗人张琦(君玉)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娃的成长与命运,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选择。
诗中以鸳鸯为喻,象征着吴娃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十四岁的吴娃依偎在母亲身旁,如同鸳鸯初生,羽翼未丰。她学习画眉,模仿新月的形状,学着荷花的妆容,展现出少女的天真与好奇。母亲的话语虽然看似善意,实则蕴含着对未来的担忧与规划,暗示着吴娃未来可能的命运。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娃将被卖掉,成为青楼的侍女,这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种无奈选择。诗中提到东家阿母缺粮时,吴娃的笑声反而显得有些凄凉,预示着她未来的命运并非幸福。养鸠嫁鸠,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意味着吴娃最终会像鸠鸟一样,为了生存而嫁人,即便这可能意味着孤独与牺牲。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金钱的淡漠态度,认为黄金再多也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自由与尊严。即使到了五十岁仍无夫家,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选择屈从于社会的压力。这种对个人自由与尊严的坚持,体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以及她们对于自由与尊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