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廊绕柱度潺湲,蹀步松风石濑间。
此是惠山真面目,输他钟磬六时閒。
曲廊绕柱度潺湲,蹀步松风石濑间。
此是惠山真面目,输他钟磬六时閒。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万寿山中的一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首句“曲廊绕柱度潺湲”,以“曲廊”引出场景,廊道蜿蜒曲折,围绕着柱子延伸,潺潺流水从中穿流而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灵动的氛围。这里的“潺湲”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流轻柔而持续的状态,仿佛能听到水声在耳边轻轻回响。
次句“蹀步松风石濑间”,进一步深入描述了行走于松林与溪流之间的体验。行者踏着轻盈的步伐,在松树的摇曳声中穿行,脚下是溪水潺潺,石濑间流淌,整个过程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活力。这里运用了“蹀步”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行进的轻快与自在。
后两句“此是惠山真面目,输他钟磬六时闲”,则将视角转向了对万寿山本质的思考。诗人认为,眼前的景象正是惠山(即万寿山)最真实的面貌,它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尤其是“输他钟磬六时闲”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宗教文化联系起来,暗示了山中寺庙的钟磬之声在每日的六个特定时刻响起,为这宁静的山林增添了一抹庄严与神圣的色彩。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体现了对人文精神的尊重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山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花信频催,二十四番,雨飘风洒。
多情最是风流,杨柳瘦腰一把。
树犹如此,何况人倚阑干,游丝和梦愁牵惹。
泪断锦回文,借乌丝重写。姚冶。
玉人应在,燕子楼中,湘帘垂下。
记得青鬟,微笑红牙轻打。
而今寂寞,空想院落秋千,几时再驻墙头马。
蓦听杜鹃啼,道东君归也。
朅来髯客江东,楼船把袂波如练。
长篇短咏,抽毫伸纸,乌丝蚕茧。
七子菁英,六朝金粉,风流非远。
任青鞋布袜,穷关塞,名山乔岳游踪遍。
行笈图书数卷。几悲歌、黄金台畔。
探奇禹穴,临池兰渚,声华早擅。
雪苑开樽,旗亭观伎,词场消遣。
问相如可有,临邛重客,子虚谁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