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进差贤似躁求,乃翁岂不为儿谋。
今寒畯士难京秩,古子男邦亦小侯。
翘馆讵宜频造请,孤山虽好勿淹留。
谁言此老心如铁,临别无端作许愁。
平进差贤似躁求,乃翁岂不为儿谋。
今寒畯士难京秩,古子男邦亦小侯。
翘馆讵宜频造请,孤山虽好勿淹留。
谁言此老心如铁,临别无端作许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强甫西上》。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亲友之情的深厚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首句“平进差贤似躁求”表现了一种急切的心态,希望能尽快提升自己的学问和品德,以符合社会的期待。此处“平进”指的是平等地向上攀升,“差贤”则是指区别贤良之人。紧接着,“乃翁岂不为儿谋”,诗人以第三人称自称,表达了对后代(儿子)着想的担忧,希望能为他们规划未来。
接下来的“今寒畯士难京秩”则描绘出当时社会现实,即才华横溢之士难以在朝廷中得到应有的位置,“古子男邦亦小侯”,这是对历史上的事实的一种隐喻,指的是即便是古代的圣贤之人,在某些时期也只能成为小国的君主,权势有限。
“翘馆讴宜频造请”中的“翘馆”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所居之处,“讴宜”则意味着频繁地邀请宾客,这里表达了一种急于结交、共同谋划未来的心情。然而紧接着的“孤山虽好勿淹留”,却又告诫自己或他人,即便是美好的地方,也不应久留,因为时间不会倒流,机遇难得。
最后两句“谁言此老心如铁,临别无端作许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外界可能认为这位老者心如铁石,不为离别所动,但实际上,他在临别之际,却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深深的忧愁和留恋。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人世间的情感纠葛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发展、社会现实以及人际关系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五月早稻熟,此言炎方郡。
渐北即渐迟,自缘关气运。
燕山穫九月,匪因农弗劝。
七八月见穗,例事常年分。
今岁雨旸时,五谷助长进。
六月见稻穗,喜非望中信。
阴晴殊未定,为此惕且慎。
吁天赐快霁,西成冀丰顺。
要务无馀奇,予责敢旁引。
多稼题轩楹,劝农仰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