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时鲍鱼臭,生时椒兰芬。
好恶相补报,不及寸与分。
当其得势时,六合旁无人。
侯邦尽夷灭,胡马亦逡巡。
岂知骊山下,金棺化灰尘。
所以杨王孙,自与木石亲。
累累三尺土,悠悠百年身。
死时鲍鱼臭,生时椒兰芬。
好恶相补报,不及寸与分。
当其得势时,六合旁无人。
侯邦尽夷灭,胡马亦逡巡。
岂知骊山下,金棺化灰尘。
所以杨王孙,自与木石亲。
累累三尺土,悠悠百年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一夔创作的《感兴二十七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首句“死时鲍鱼臭,生时椒兰芬”运用了强烈的对比,将死亡时的腐臭与生命时的芳香进行对比,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接着,“好恶相补报,不及寸与分”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往往微不足道,不足以改变生命的本质。
“当其得势时,六合旁无人”描述了人在权力或地位达到顶峰时的孤独与自负,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所掌控。“侯邦尽夷灭,胡马亦逡巡”则通过历史事件的引用,展现了权力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即使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最终也会被历史遗忘。
“岂知骊山下,金棺化灰尘”借用秦始皇陵的典故,表达了对权力和财富终将消逝的感慨,无论生前如何辉煌,死后都只是尘土一堆。“所以杨王孙,自与木石亲”则是对杨王孙(汉武帝宠臣)的讽刺,即便在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也只能与木石为伴,表达了对人性贪婪和虚妄的批判。
最后,“累累三尺土,悠悠百年身”总结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最终都将归于尘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
《端午述怀》【宋·白玉蟾】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忆著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桐花入鬓綵系臂,家家禦疫折桃枝。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羹鹅鲙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默庵令我休噫气,作诗略述山居意。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免使在世赋辛酸。
https://shici.929r.com/shici/XdseCU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