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闻畴昔设供帐,祖道都门车百两。
脱冠著屐良有人,五鼎一毛真迈往。
彭泽县令亦胜流,径捐五斗因督邮。
著书颇复恨枯槁,臭味绝知殊二老。
龙眠一世论丹青,不数辋川王右丞。
丹青之引诚落寞,世上只今无少陵。
二疏妙致不可孤,昔人亦作二疏图。
龙眠捉笔守圭窦,儿辈亦复知广受。
昔人独能图二疏,图以韵语至今无。
丹青之引有句眼,昨者少陵今隐居。
龙眠平生有妙思,笔如周商钟鼎字。
二疏之迹定不磨,照人真若前日事。
饱闻畴昔设供帐,祖道都门车百两。
脱冠著屐良有人,五鼎一毛真迈往。
彭泽县令亦胜流,径捐五斗因督邮。
著书颇复恨枯槁,臭味绝知殊二老。
龙眠一世论丹青,不数辋川王右丞。
丹青之引诚落寞,世上只今无少陵。
二疏妙致不可孤,昔人亦作二疏图。
龙眠捉笔守圭窦,儿辈亦复知广受。
昔人独能图二疏,图以韵语至今无。
丹青之引有句眼,昨者少陵今隐居。
龙眠平生有妙思,笔如周商钟鼎字。
二疏之迹定不磨,照人真若前日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书画艺术的高雅境界和对古人技艺的崇敬之情。诗中提到的“二疏”可能指的是两种不同的书法风格或是某种特定的书法作品,而“丹青”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元素,指的是用朱砂和蓝绿色调料进行的绘画。
开篇即写“饱闻畴昔设供帐”,可见诗人对于古代艺术家们的敬仰,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贡献。接下来,“祖道都门车百两”则描绘了一种繁华与隆重的场景,显示了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
“脱冠著屐良有人,五鼎一毛真迈往”中,“脱冠著屐”意味着从正式的服饰换成便服,而“五鼎一毛”则象征着极致的精细和技艺,这里可能是在赞美某位艺术家的匠心独运。
“彭泽县令亦胜流,径捐五斗因督邮”中,“彭泽县令”可能是指古代某位地方官员的雅号,而“径捐五斗因督邮”则显示了对艺术家生活的关照和对作品传承的重视。
“著书颇复恨枯槁,臭味绝知殊二老”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书画家的崇敬,以及他们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这里的“二老”可能是指两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
“龙眠一世论丹青,不数辋川王右丞”则直接点出了对“龙眠”的尊崇,龙眠在诗中象征着一种艺术境界,而“不数辋川王右丞”表明了对其他艺术家的认可和赞赏。
“丹青之引诚落寞,世上只今无少陵”中,“丹青之引”可能是指通过绘画来传承文化的方式,而“世上只今无少陵”则是在强调某种艺术风格或技法至今仍然无人能及。
“二疏妙致不可孤,昔人亦作二疏图”则表达了对“二疏”这一书法风格的赞美,并且古人也曾为其绘制过图画以资纪念。
“龙眠捉笔守圭窦,儿辈亦复知广受”中,“龙眠捉笔守圭窦”可能是在描写一位艺术家执笔的严谨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而“儿辈亦复知广受”则表明了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后人的认同和继承。
最后,“昔人独能图二疏,图以韵语至今无”则是在强调古代艺术家在书画上的绝技,以及这些作品的韵味至今仍然流传不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艺术家的赞美和对他们技艺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艺术传承的重视和深厚的情感。
梦回一灯翳复明,卧闻湖上渔歌声。
呜呜乍低忽更起,袅袅欲断还微萦。
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
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
放臣万里忧国泪,戍客白首怀乡情。
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
巴巫竹枝短亭晚,潇湘欸乃孤舟横。
世间此恨故相似,使我百感何由平。
黑云垂到地,飞霰如细砾。
我从湖上归,散发醉吹笛。
少年志功名,目视无坚敌。
惨淡古战场,往往身所历。
宁知事大缪,白首犹寂寂。
凄凉武侯表,零落陈琳檄。
报主知何时,誓死空愤激。
天高白日远,有泪无处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