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敦煌廿咏·其十七望京门咏》
《敦煌廿咏·其十七望京门咏》全文
唐 / 敦煌人作品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郭门望京处,楼上启重闉。

水北通西域,桥东路入秦。

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

不见中华使,翩翩起虏尘。

(0)
注释
郭门:城门外的城郭之门。
望京:眺望京城。
楼上:高楼之上。
启重闉:打开多层的城门。
水北:河水向北流去。
通西域:通往西域地区。
桥东:桥的东边。
路入秦:道路通往秦国,此处泛指中原地区。
黄沙:沙漠中的黄色沙粒。
吐双径:指沙漠中显现出两条路径。
白草:干枯泛白的草,常见于荒漠地带。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泛指春天。
不见:看不到。
中华使:中原的使者。
翩翩: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起虏尘:敌人或外族扬起的尘土,象征入侵或战乱。
翻译
在城门外眺望京城之处,高楼之上大门重重开启。
河水向北连接着西域之地,桥东方向通往古老的秦地。
黄沙中两条道路伸展开来,春日里白草在四处生长。
却见不到中原使者的身影,只有敌人的尘土在空中飞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郭门望京处,楼上启重闉"写出了诗人站在城楼之上,眺望着遥远的京城方向,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水北通西域,桥东路入秦"则勾勒出了一幅广阔的地理画卷,展示了诗人所处边塞与内地相连的交通网络。

"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中的景象转换为自然界,黄色的沙尘在风中飞扬,形成两条道路,而白色的野草则似乎在三个春天里不断生长,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也暗示了一种生命力与时间流逝的对比。

"不见中华使,翩翩起虏尘"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之情。因为没有看到来自中原地区的使者,所以心中的愁绪如同细小的尘埃在空中飞扬,显现出一种无法排遣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写,传达了边塞游子对于故乡、对于中央王朝的眷恋与牵挂。语言简练而情感深沉,是唐代边塞诗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敦煌人作品
朝代:唐

猜你喜欢

梅花二首·其二

山塘清浅带疏林,倒影生寒澡夕阴。

江月照人愁夜永,碧天无际广平心。

(0)

悼子四首·其一

太上能忘情,彭殇本同视。

乃至骨肉间,偏难悟斯理。

况因门祚计,不独怜少子。

今岁丧二雏,硕果仅存尔。

与儿复别离,萍踪时转徙。

闻汝初得疾,但云下痢耳。

匝月陨其生,呜呼竟以此。

昙花悲一现,岁月去如驶。

吁嗟四龄事,追悼情难已。

(0)

攸镇雨泊

松杉如沐总离披,捲地狂风忽漫吹。

两岸声喧滩涨后,万山云暝雨来时。

篷窗急点惊残梦,茅屋寒烟湿晚炊。

顿觉清凉人意爽,新晴莫遗挂帆迟。

(0)

赵次珊馆长重逢乡举之年同人各以诗纪奉呈二律·其二

涑水庐陵宿望隆,仍于载笔见公忠。

斯文维繫千秋责,晚节艰难一篑功。

先正有灵方策在,鲰生报国此心同。

汗青终得桑榆慰,莫为嗟麟虑道穷。

(0)

寄和方和斋感事二首·其二

成败何须事后明,纷纷水火尚相争。

新亭泪少王丞相,穷路悲从阮步兵。

准拟旧言寻下泽,愧闻侧席辟延英。

天彭一掌还乾净,杜老吟秋自望京。

(0)

寄和方和斋感事二首·其一

元阴穷壑盼阳春,骇浪危樯绝海滨。

可惜无如虚往日,难堪最是冷观人。

石衔精卫知何济,牖降真龙讶不伦。

君尚喜谈天下事,未教吾道竟长湮。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