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和方和斋感事二首·其一》
《寄和方和斋感事二首·其一》全文
清 / 夏孙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阴穷壑盼阳春,骇浪危樯绝海滨。

可惜无如虚往日,难堪最是冷观人。

石衔精卫知何济,牖降真龙讶不伦。

君尚喜谈天下事,未教吾道竟长湮。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首联“元阴穷壑盼阳春,骇浪危樯绝海滨”描绘了深谷中渴望春天来临的景象,同时也暗喻着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然而,“骇浪危樯绝海滨”的描述又暗示了实现这一愿望的艰难与不确定性。

颔联“可惜无如虚往日,难堪最是冷观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冷漠世态的感慨。诗人认为过去的岁月虽已逝去,但那种热情与希望并未随之消散,反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这里的“冷观人”可能指的是那些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或持消极态度的人,他们无法理解或感受过去的温暖与希望。

颈联“石衔精卫知何济,牖降真龙讶不伦”运用了两个典故。精卫填海的故事象征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与追求,而真龙降世则常被用来比喻杰出人物的出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缺乏像精卫填海那样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缺乏引领时代的人物的忧虑。同时,也对社会现状的不协调与不合理表示了惊讶和不解。

尾联“君尚喜谈天下事,未教吾道竟长湮”则是对友人的鼓励与期待。尽管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但仍有志士仁人愿意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诗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得到传播和实践,避免最终被遗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变革与个人责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夏孙桐
朝代:清

宇闰枝,晚号闰庵。出身书香世家。光绪壬午举人,壬辰进士,翰林院编修。戊戌、癸卯两充会试同考官,庚子、辛丑简任四川、广东乡试副主考。丁末,出任浙江湖州知府。民国初,夏应聘入都,纂修清史稿。徐世昌辑清儒学案、晚晴簃诗汇,夏孙桐曾主其事。夏是近代著名词人,著有悔龛词。诗作有观所尚斋诗存。享年八十五岁(一八五七—一九四二)。
猜你喜欢

送许殿卿守建宁

移官君独远,惆怅撤离筵。

山转荆南路,江浮蜀外天。

自能归异俗,几为问荒田。

到日梅花发,春生五马前。

(0)

暮秋闻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孙公兼怀太史文和二首·其一

才罢江南战,凭高动越吟。

涛声翻日暮,兵气结秋阴。

听履青天远,含香紫雾深。

世传修汉史,谁识二班心。

(0)

忆王屋山

昔探王屋胜,犹忆杖藜初。

野老窥丹洞,山灵护宝书。

云生苔壁暗,松响石坛虚。

欲访烟萝子,茫茫失旧庐。

(0)

登太原城楼送李郡丞叔东移任平阳

会晤何迟别太早,白首相违感衰草。

郭南咫尺望飞旌,况复青山之外红尘道。

渡汾水,向平阳,一官两佐郡,突见君才长。

兵散潢池尽赤子,能使人家悲又喜。

是非定矣多荐书,萧艾何曾混兰芷。

河东城上垂杨秋,河东城下沧波流。

父老欢迎那更愁,仍是去年李霍州。

从今姑射洞前或有梦,心清得与仙人游。

(0)

望临青故里感怀

故里民居夹轩盖,五十年来几度改。

当时儿曹今老大,垂髫旧识我独在。

人间醉眼莫见真,倏忽春光不相待。

东西两河归一流,岸拥蒹葭秋复秋。

忆昔扬帆坐舒啸,海门北转是燕州。

(0)

海上纪事十四首·其十

新城斗绝枕东危,甲士千人足指麾。

壁外波涛空日月,城头忽竖海王旗。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