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秋闻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孙公兼怀太史文和二首·其一》
《暮秋闻倭寇稍平寄上南都大宗伯孙公兼怀太史文和二首·其一》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才罢江南战,凭高动越吟。

涛声翻日暮,兵气结秋阴。

听履青天远,含香紫雾深。

世传修汉史,谁识二班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暮秋时节,听到倭寇逐渐平息的消息后,对南都大宗伯孙公以及太史文和两位贤者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以及对贤者的敬仰。

首句“才罢江南战”,简洁有力地概括了江南地区刚刚结束的战争,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接着,“凭高动越吟”则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心中涌起对越地(泛指南方)的感慨,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涛声翻日暮,兵气结秋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悲凉的氛围。日暮时分,江涛翻滚,仿佛是战争的余音;而兵气凝聚在秋日的阴云之中,象征着战争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战争带来的影响和后遗症。

“听履青天远,含香紫雾深”则是对孙公和文和两位贤者的赞美。这里的“履”指的是官靴,象征官员的职责与地位;“青天远”则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如同青天一般高远;“含香紫雾深”则以香气和紫色的雾气来比喻他们的德行和影响力深远,如同香气弥漫,紫色雾气笼罩,既美丽又神秘。

最后,“世传修汉史,谁识二班心”表达了对两位贤者功绩的肯定和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探寻。这里提到的“二班”可能是指班固和班超,都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军事家。这句话意味着尽管世人都知道他们修史的功绩,但真正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人却很少。这既是对两位贤者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们的复杂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平的向往、对贤者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价值。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拟古二十七首·其十七

我思避世士,乃在匡山陬。

身与浮云閒,心与造物游。

躬耕岂不劳,田野日休休。

有酒且孤斟,得句还自讴。

黄鹄举千仞,万事同一沤。

孤怀信高鶱,清风邈难俦。

望之不可及,使我中心忧。

(0)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其十九咏佛寺

秋气日已佳,况此绀宇寂。

古松荫佛殿,幽花照禅席。

谷虚哭山鬼,林暝啼木客。

风来语梵铃,雨至洒石壁。

长廊独徘徊,萝径自扪历。

时闻孤磬声,云深杳难即。

(0)

往岁破桶冈宗舜祖世麟老宣慰实来督兵今兹思田之役乃随父致仕宣慰明辅来从事目击其父子孙三世皆以忠孝相承相尚也诗以嘉之

宣慰彭明辅,忠勤晚益敦。

归师当五月,冒暑净蛮氛。

九霄虽已老,报国意犹勤。

五月冲炎暑,回军立战勋。

爱尔彭宗舜,少年多战功。

从亲心已孝,报国意尤忠。

(0)

次韵答孙汝师见赠吴兴卜居之作·其三

白蘋红蓼正清秋,苕霅聊为汗漫游。

黄菊东篱元亮径,绿蓑西塞志和舟。

人言老矣终何用,自笑生兮本若浮。

薄有勋名在丘壑,山中初拜醉乡侯。

(0)

赴官南司封留别施太仆

客舍长安幸比邻,相过累日不嫌频。

杜门对局身疑隐,烧烛论心意独真。

霜落蓟城惊别思,露寒江上倍怀人。

知君夙负匡时略,莫为秋风忆紫莼。

(0)

雪霁后王相公招饮郊园

出郭乘初霁,高台列绮筵。

北临收市邑,南睇俯山川。

莘野耕春雨,磻溪钓暮烟。

圣明虚席待,莫负太平年。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