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教子作通儒,诗礼亲闱伯鲤趋。
亭构义方名昔著,诏颁封爵语今符。
荣因慈孝家声振,默契丝纶宠数殊。
善庆谁能肩懿躅,贤哉奋达美相须。
先生教子作通儒,诗礼亲闱伯鲤趋。
亭构义方名昔著,诏颁封爵语今符。
荣因慈孝家声振,默契丝纶宠数殊。
善庆谁能肩懿躅,贤哉奋达美相须。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冯彭年所作,名为《赋新繁周表权如诏亭》。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述一位先生教导子孙之情景,赞扬其家风学问和道德修养。
首句“先生教子作通儒”指出这位先生正在教育他的孩子,使他们成为通晓儒家经典的人。接着的“诗礼亲闱伯鲤趋”则描绘先生教导子孙学习《诗》、《礼》等儒家经典,并亲自到学堂(闱)去,像古代贤人伯鲤那样勤奋好学。
第三句“亭构义方名昔著”表明这位先生在亭中(可能是专为学习而建的亭子)阐述经典之义,其学问和声望早已闻名于世。紧接着的“诏颁封爵语今符”则指出先生的学识和品德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不仅被赐予官职(诏颁封爵),而且言传身教,影响深远。
中间两句“荣因慈孝家声振,默契丝纶宠数殊”表达了先生家庭美德之盛,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他的孩子们都能继承其善行和孝顺,这样的家族声望自然会被世人所称道。
最后两句“善庆谁能肩懿躅,贤哉奋达美相须”则是对这样的先生和家庭给予最高的赞誉,认为他们能够承担起传播美好德行的重任,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理想化的儒家学者及其家族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