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山下月轮昏,忍弃红颜出玉门。
笳拍难论胡妇怨,画图枉受汉家恩。
秋高漠北空环佩,春暮江南有梦魂。
纵使黄金能赎妾,单于久已笑中原。
燕支山下月轮昏,忍弃红颜出玉门。
笳拍难论胡妇怨,画图枉受汉家恩。
秋高漠北空环佩,春暮江南有梦魂。
纵使黄金能赎妾,单于久已笑中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边塞的女子,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凉与无奈。首句“燕支山下月轮昏”,以昏暗的月色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暗示着故事背景的偏远与荒凉。接着,“忍弃红颜出玉门”一句,直接点明了女子被送出边关的命运,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与不舍。
“笳拍难论胡妇怨,画图枉受汉家恩”两句,通过对比胡地的笳声与汉家的恩惠,展现了女子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笳声代表了异域的哀怨,而汉家恩惠则象征着曾经的温暖与希望,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秋高漠北空环佩,春暮江南有梦魂”描绘了女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思念与梦境,表现了她对自由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这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进一步强化了主题,展现了女子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纵使黄金能赎妾,单于久已笑中原”表达了即使有人愿意付出巨大代价来解救她,但她的命运早已注定,无法改变。这句话不仅揭示了女子命运的悲剧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边塞女子命运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处境,以及她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雅久不作,伥伥吾谁从。
苦读糟粕书,拓此磊落胸。
处士盗虚声,高谈惊盲聋。
及观所著说,琐屑如儿童。
我有夜光珠,包裹何重重。
偶然出相衒,谓可豁双瞳。
谁知座上客,视与鱼目同。
然默□自念,吾道勿乃穷。
丈夫抱真气,达人无俗容。
悠悠岂足伍,闭户不与通。
有时发清兴,溷迹阛阓中。
鼓刀与卖浆,或者有英雄。
老向花丛自忏痴。西风吹鬓暗成丝。
十年影事几人知。
新妇矶头空怅望,女儿浦口寄相思。
不堪重写衍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