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赠王给事》
《荅赠王给事》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

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

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0)
鉴赏

这首诗《答赠王给事》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现实情境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帝王风流与当代官场人事的深刻洞察。

首联“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开篇即以汉代帝王的风流雅兴与当时文士的羡慕之情为背景,引出主题。柏梁台作为汉代文化象征,不仅代表了帝王的奢华与文人的向往,也暗含着对古代文治武功的追忆。

颔联“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通过虚构的场景,描绘了一位归隐东海的才子,其桃树结三次果实,象征着人生的三次辉煌;而谏罢金门草数行,则暗示了这位才子曾谏言皇帝,最终被罢免官职,但其谏言却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一联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个人经历相结合,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感慨。

颈联“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进一步揭示了古代文人仕途坎坷的命运。谪籍之人,指的是因各种原因被贬官或流放的官员,这里表达的是对古代文人命运多舛的同情。除书,即朝廷发布的官员任命或罢免文书,诗人在此感叹,为何在这样的文书上,会忘记曾经的才子?

尾联“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以黄公(可能指黄帝)起于商岩的故事,比喻古代文人虽出身卑微,但终能成就一番事业。同时,诗人强调自己虽身在异乡,但心系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汨罗怀古

独向芳辰上綵舟,长天落日思悠悠。

千年词赋名犹在,一代英雄事已休。

每挹孤忠天地老,空馀陈迹古今愁。

蒲樽更欲风前醉,长笛数声鸣远洲。

(0)

寄右讲经春日早朝·其一

王气匆匆曙色开,钟声隐隐九天来。

钟山半压金鳌上,淮水新从玉涧回。

花拥千官瞻衮冕,雪消三殿隔蓬莱。

小臣曾奏中和曲,散作阳春遍九垓。

(0)

夜宿芙蓉峰

香刹瞰林丘,逢僧信宿留。

风帘乘月卷,露簟犯凉收。

宿鸟微喧曙,明河澹泻秋。

一经空寂境,人世漫沈忧。

(0)

沧洲渔子

孤榜倚芳洲,潮回网罟收。

天清吹笛夜,江阔扣舷秋。

欲识忘机处,于今已狎鸥。

尘缨思一解,因子濯清流。

(0)

感秋·其十三

大块覆群迷,畴能会其妙。

狂夫每如醉,至人独先觉。

草木养气体,金石驻精魂。

多岐但驱车,孰踵玄玄门。

汉武志三岛,秦皇穷八垠。

焉知淡泊水,可沃灵台焚。

(0)

题王生瞻云图

王郎家住越水东,读书养母越山中。

一朝荐书上藩府,捧檄又逐西征鸿。

去年将命来霅水,日日思亲春云起。

今年重到霅水头,看云思亲双泪流。

自言少小失所怙,鞠育恩深赖慈母。

母兮孝养犹有时,父兮一别终天悲。

当年兵尘暗广路,大母年高发垂素。

山中一月食无鱼,日夕临流心独苦。

跰足弗惮百里遥,六月火云天宇高。

鲜鳞深瓮贮江水,赪肩赤日行蓬蒿。

中途潦水深莫涉,咫尺苍茫失舟楫。

解衣抱瓮身与俱,瓮沉鳞跃身为鱼。

天高茫茫谁与诉,此水终年有人渡。

我闻此语心孔悲,天道幽远谅有知。

君不闻姜孝子,舍侧双鱼出江水。

又不闻王休徵,天寒解衣鱼出冰。

当时传信书太史,至今孝感人间称。

百年几人称孝子,九原有知犹不死。

古来上寿无百年,纷纷泯没谁与传。

王郎有父亦有母,母今白头称节妇。

一门孝节世所无,教子复有瞻云图。

我作歌诗徵不诬,他日太史春秋书。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