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祠堂清净地,狂谈无碍古人闻。
好山尚有浓青在,枯树曾经劫火焚。
将相致身真不早,干戈满目更何云。
长安酒价君休问,几处终南日暮云。
杜老祠堂清净地,狂谈无碍古人闻。
好山尚有浓青在,枯树曾经劫火焚。
将相致身真不早,干戈满目更何云。
长安酒价君休问,几处终南日暮云。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谢章铤所作的《招炯甫颖叔张听庵观察饮杜少陵祠》。诗中,诗人以杜甫祠堂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句“杜老祠堂清净地”,描绘了祠堂环境的肃穆与静谧,暗示出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次句“狂谈无碍古人闻”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即使在今日,杜甫的精神和才华仍能跨越时空,影响后人。
接下来,“好山尚有浓青在,枯树曾经劫火焚”两句,通过对比自然景观的永恒与历史沧桑,寄寓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杜甫虽已逝去,但他的诗歌如青山常在,而历经战火的枯树则象征着历史的苦难。
“将相致身真不早,干戈满目更何云”一句,借古讽今,批评当权者未能及时采取明智措施,导致战乱频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最后,“长安酒价君休问,几处终南日暮云”以饮酒避世的隐逸之态作结,劝诫友人不必过多关注尘世纷扰,而是欣赏终南山的暮色,寄托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
羁愁似冰雪,见子先流澌。
子从徐方来,吏民举熙熙。
扶病出见之,惊我一何衰。
知我久慵倦,起我以新诗。
诗词如醇酒,盎然熏四支。
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
西斋有蛮帐,风雨夜纷披。
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
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
柳色日夜暗,子来竟何时。
徐方虽云乐,东山禁游嬉。
又无狂太守,何以解忧思。
闻子有贤妇,华堂咏《螽斯》。
曷不倒囊橐,卖剑买蛾眉。
不用教丝竹,唱我新歌词。
裂楮裁筠,虚明潇洒,制成方丈屠苏。
草团蒲坐,中置一山炉。
拙似春林鸠宿,易于□、秋野鹑居。
谁相对,时烦孟妇,石鼎煮寒蔬。嗟吁。
人生随分足,风云际会,漫付伸舒。
且偷取闲时,向此踌躇。
谩取黄金建厦,繁华梦、毕竟空虚。
争如且、寒村厨火,汤饼一斋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