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游历清凉寺的景象与感受。开篇“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面。白云、红树营造了一种闲适幽静的氛围,而“古殿长廊”则透露出寺庙的宏伟与历史的沧桑。
接着,“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两句,诗人通过南眺北望,展示了寺庙周遭自然景观和建筑布局的壮丽。这里“桃叶渡”可能是指一片由桃叶状成的水域,或许只是借桃叶之美来描绘那里的清澈水面,而“石头城”则可能是寺旁山势所构筑而成的自然或人造建筑。
诗人的内心世界随后展现,“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那就是心灵的澄明与纯净,以及对世间万物的超然观照。
最后,“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两句,诗人在寺中的体验更加深入。这里不仅是外在景象的描绘,更是在表达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认同。在这安静的竹院中遇见旧日僧侣,穿上禅衲(即僧人的衣物),似乎诗人也暂时融入了寺庙的生活,寻求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清凉寺作为一处精神寄托之地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自然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
未将春草贮鸣蛙,寂寞西湖处士家。
正喜数枝斜更好,聊沽一醉醒还赊。
骨清是我冰霜侣,心赏从渠锦绣华。
不厌相过娱夜永,摘芳和雪试煎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