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全文
宋 / 安德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迹自青门远,田衣贲在躬。

旧房千峤外,归棹五湖东。

地力姜畦沃,年支芋盎充。

从支乃荣道,一与祖心同。

(0)
翻译
足迹远离了青门,身穿田衣耕作在躬身劳作。
旧居坐落在千峰之外,归来的船儿驶向五湖的东边。
土地肥沃如姜田,每年的收成足以装满芋头盎罐。
遵循农事即为荣耀之道,这与祖先的心愿完全相同。
注释
迹:足迹。
自:从。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东门。
远:远离。
田衣:农夫穿的粗布衣服,象征农耕生活。
贲:这里指农夫亲自耕作。
旧房:过去的住所。
千峤:形容山峰众多。
归棹:归航的船只。
五湖:泛指江南地区湖泊众多。
东:东方,这里指归去的方向。
地力:土壤的肥力。
姜畦:种姜的田地。
沃:肥沃。
年支:每年的收获。
芋盎:装满芋头的大容器。
充:充足。
从支:从事农业劳动。
乃:就。
荣道:荣耀的道路,指农耕被视为高尚的职业。
一与:完全与……一致。
祖心:祖先的心愿或传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自己与僧侣分离的情形,"迹自青门远",指的是从京城的青门出发,行迹越来越远;"田衣贲在躬"则是说农人的衣服都沾满了泥土,表现出农事勤劳的一幕。

接下来的两句"旧房千峤外,归棹五湖东",描绘的是僧侣返回天宁万年禅院的路程。"旧房"指的是僧侣曾居住的地方,而"千峤"则是山川蜿蜒的形容词;"归棹"意味着乘船而去,"五湖东"则可能是指长江或者其他大河流域的某个方向。

随后的两句"地力姜畦沃,年支芋盎充",写的是土地肥沃、农作物丰收的景象。这里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富饶和农业生产的成功,暗喻着僧侣归去之地亦是风光旖旎。

最后两句"从支乃荣道,一与祖心同",表达的是对僧侣事业的赞扬,以及诗人个人内心世界与先祖精神理念的一致。"从支"可能指的是僧侣的名声或者事迹,而"一与祖心同"则是说这种赞誉与古代圣贤的心灵相通,体现了对僧侣高洁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自然环境、农事活动和个人情感的深入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高度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安德裕
朝代:宋

安德裕(939—1002),朔州(今山西朔州),字益之,一字师皋。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己巳科状元。
猜你喜欢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沈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0)

池鹤二首·其二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0)

还京赠别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0)

杂三言五首·其五爱远山

伯鸾兮已远。名山兮不返。逮绀草之可结。

及朱华之未晚。緤余马于椒阿。漾余舟于沙衍。

临星朏兮树暗。看日烁兮霞浅。浅霞兮驳云。

一合兮一分。映壑兮为饰。缀涧兮成文。

碧色兮婉转。丹秀兮芬蒀。深林寂以窈窈。

上猿狖之所群。群猿兮聒山。大林兮蔽天。

枫岫兮筠岭。兰畹兮芝田。紫蒲兮光水。

红荷兮艳泉。香枝兮嫩叶。翡累兮翠叠。

非郢路之辽远。实寸忧之相接。欷美人于心底。

愿山与川之可涉。若溘死于汀潭。哀时命而自惬。

(0)

左门春联

重霄日月烛升恒,景运祥开久照;

八表山川征乐寿,昌期福集新韶。

(0)

题资福寺同寮友作

行到寺边寺,坐看山外山。

讲堂分户牖,野席对溪湾。

暗水香厨引,高云绝顶还。

茶瓜深话久,欲起更牵攀。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