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鸿秋水,谁移向深闺,偷近蛾绿。
空明不定,绰约伴人幽独。临就崔徽别幅。
又浅笑、轻颦相瞩。何人解识倾城,自赏容辉金屋。
掠削云鬟妆束。问就里芳心,可同千曲。
离魂初觉,娇晕枕痕红足。小阁朝来新沐。
瞥收却、巫峰六六。怕是清冷圆冰,一掷黄金难赎。
一鸿秋水,谁移向深闺,偷近蛾绿。
空明不定,绰约伴人幽独。临就崔徽别幅。
又浅笑、轻颦相瞩。何人解识倾城,自赏容辉金屋。
掠削云鬟妆束。问就里芳心,可同千曲。
离魂初觉,娇晕枕痕红足。小阁朝来新沐。
瞥收却、巫峰六六。怕是清冷圆冰,一掷黄金难赎。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镜中幻化的美人形象,充满了古典美与神秘感。词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一鸿秋水”,开篇即以秋水比喻女子的眼眸,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映照出世间万物。接下来,“谁移向深闺,偷近蛾绿”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在闺房中的静谧与孤独,如同秋水般深邃的眼神,陪伴着她度过寂寞时光。
“空明不定,绰约伴人幽独”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飘渺,她的存在仿佛与外界隔绝,只有那不定的光影相伴左右。接着,“临就崔徽别幅”引用唐代诗人崔徽的故事,暗示女子虽非真人,却同样拥有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浅笑、轻颦相瞩”则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展现了女子的温柔与多情,即使是在镜中,也能够传递出深深的情感交流。词人巧妙地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形象融为一体,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她的一颦一笑。
“何人解识倾城,自赏容辉金屋”表达了女子对于自己美貌的自信与欣赏,即便无人理解,她也愿意独自享受这份美丽。这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既展现了女子的独立与骄傲,也体现了词人对女性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掠削云鬟妆束”描绘了女子精心打扮的情景,云鬟象征着她的秀发,妆束则展示了她的精致与高雅。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女子对于美的追求与热爱。
“问就里芳心,可同千曲”则将女子的心思比作千曲之音,复杂而丰富,暗示了她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同时,词人也借由这一句表达了对女子情感世界的探索与好奇。
最后,“小阁朝来新沐,瞥收却、巫峰六六”描绘了清晨女子沐浴后的清新与宁静,以及她如同巫山六十六峰般的美丽与神秘。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之美,也暗示了她内在的深沉与不凡。
“怕是清冷圆冰,一掷黄金难赎”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以清冷的圆冰比喻女子的高洁与难以触及,表达了词人对女子美好品质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美好事物的不易与珍贵。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世界,展现了女子的独特魅力与词人对美的深刻感悟。
双瞳夹镜权协月,尾鬣萧森泽于发。
鞍衔不施缰复脱,旁无驭者气腾越。
地如砥平丘陇灭,天寒日暮抱饥渴。
骧首号鸣思一发,超轶绝尘入恍忽。
东门金铸久销歇,曹霸丹青亦云没。
赖有龙眠戏挥笔,眼前时见千里骨。
玉台阊阖相因依,嗟尔龙媒空自奇。
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黄冠初饮何人酒,径醉颓然不知久。
风吹化石楚山阿,藤蔓缠身藓封口。
常随白鹤亦飞去,但有衣冠同不朽。
异物终为贤俊得,野老田夫岂宜有。
华阴杨公香桉吏,一见遂作忘年友。
日暮西垣视草归,往往对之倾数斗。
大梦之间无定论,启母望夫天所诱。
谷城或与子房期,西域更为陈那吼。
我疑黄冠反见玩,若此坚顽定醒否。
何当一笑凌苍霞,顾谢主人聊举手。
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
润及玉阶春涨雨,光浮藻井夜涵星。
捲帘几砚成图画,倚槛须鬟入镜屏。
何日解衣容借榻,卧听螭口泻泠泠。
淮海破冬仲,雪霜滋不平。
菱荷枯折尽,积水寒更清。
辍棹得佳观,湖天绕朱甍。
信美无与娱,浊醪聊自倾。
北眺桑梓国,悠然白云生。
南望古邗沟,沧波带芜城。
村墟翳茅竹,孤烟起晨烹。
檐间鸟声落,客子念当行。
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何时复来游,春风发鲜荣。